《牛津英语词典》是英国有文字以来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该词典的编纂工作从1857年开始,历时70年才完成,第一版以12卷本的形式面世,共收有414825个精确词条,成千上万个才华出众的知识分子为这部词典出过力。《教授与疯子》(TheProfessorandtheMadman)是美国1998年7月出版的一本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它讲述了闻名于世的《牛津英语词典》编纂过程中的一段鲜为人知而又离奇神秘的真实故事。《牛津英语词典》在英语国家可谓家喻户晓,因此一时间读者争相购买阅读《教授与疯子》一书,而欧美众多媒体对此更是好评如潮。即使在一向矜持谨慎的知识界,《教授与疯子》也激起了不同寻常的巨大反响,许多学术泰斗也纷纷加入了赞扬该书的行列,如著名哲学家理查·伯恩斯坦、著名政治学家、多元文化理论的倡导者查尔斯·泰勒等分别在报刊杂志上撰文称赞这本书。
《教授与疯子》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两个并列平行又相互交叉的主人公故事展开的,这两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在从事编纂《牛津英语词典》这一历史性工作的20年中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又密切的联系,演绎出一段神秘而又迷人的故事。他们一个是编纂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工具书《牛津英语词典》的天才编辑、教授詹姆斯·莫瑞,另一个则是为该词典贡献词条最多的自发投稿者、美国军医威廉·切斯特·麦纳,这位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的军医因谋杀罪正被监禁在一个英国疯人院里。
詹姆斯·莫瑞是《牛津英语词典》的主要编辑,他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裁缝家庭,从14岁起开始自学,具有很高的天赋。年轻时当过中学校长,也做过银行职员,但他对语文学始终情有独钟,是英国语文学协会的成员,1868年曾出版过一本关于苏格兰方言的书。由于詹姆斯·莫瑞的渊博学识,1879年他受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邀请,担任《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辑,英国语文学协会为该词典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莫瑞在开始词典编纂工作时,发现那些材料中有不少错误和疏漏之处,他因此建立了一个“阅读计划”,即通过书店和图书馆向广大读者发送传单征集志愿者,请他们提供词汇以及解释这些词汇意义的引语。正是通过这个计划,他收集到了很多材料,而与莫瑞的阅读计划大致相同的计划现在依然被作为修改该词典时收集资料的主要手段。莫瑞为《牛津英语同典》所做的贡献是惊人的。他为该词典的工作制定了标准,创建了原初模式,并为第一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做了一半的编辑工作。虽然他没能活着看到第一版词典的出版,但他在该词典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以后的编辑们打了坚实的基础。
威廉·切斯特·麦纳则是一位来自美国康尼狄克州纽黑文的外科医生,曾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服过役,他的战争经历使他的人格产生了变化。他患了妄想症,最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美国的一个精神病院里呆了三年。为了能更好地修养身心,他于1871年离开美国前往欧洲,他到达伦敦时妄想病发作,杀死了一个名叫乔治·梅瑞特的无辜者。英国法庭基于他神经有病判他无罪,但把他送到了布劳德默精神病院。麦纳看到了一张征集志愿者的传单,就主动为《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出力。他是为词典提供词条的众多投稿者之一,然而他又不是一般的投稿者,他绝对多产,他从离牛津55英里的一个名为克罗索恩的小村庄给莫瑞邮寄了数以千计的词条,每一条都是工工整整用手书写的,为此莫瑞多次邀请麦纳访问牛津,并为他所做的贡献向他表示感谢,但麦纳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所有的邀请,并对他自己的身世背景讳莫如深,对此,莫瑞总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就这样,两个人在20年的时间里,仅靠通信保持着一种密切的联系。最后,在1896年,当麦纳为《牛津英语词典》寄出一万多个词条却依然不肯造访牛津时,深感疑惑的莫瑞决定前去拜访他。莫瑞终于了解到关于麦纳的真相,这才明白他一次次拒绝邀请的原因,原来麦纳虽然语言精湛,文字造诣很深并且熟读英文名著,但却是一个神经错乱的杀人犯,被关在布劳德默精神病院,这是英国关押犯有刑事罪的精神病人的最严厉的地方。
《教授与疯子》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关于疯子与天才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两个人全身心投入英国文化盛事《牛津英语词典》的故事。在书中,作者温切斯特机智地没有解释麦纳的疯狂,只是暗示这可能与麦纳的战争经历有关,在战时麦纳曾经一度被迫在一个爱尔兰逃兵身上烙上印记。不过,具有反讽意味的是,麦纳似乎在精神病院找到了比军队更为人道的环境,他的单人牢房是由两个房间组成的,其中的一个大到足以摆得下他用以度过余生的大量书籍,麦纳也许知道精神病院将会是他遭到终身监禁的地方。有意思的是,当麦纳出现在读者眼前时,他是一个很有学问,言语举止很得体的人,甚至被他杀死的那个人的妻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常来看望他。但是,麦纳却不幸地遭受着精神错乱的折磨,可以说,全神贯注于《牛津英语词典》的投稿工作,成了麦纳唯一的解脱之道。
肯定《教授与疯子》的书评几乎无一例外地褒扬了作者温切斯特独特的才能,他将历史学家的穿透力和作家的故事叙述技巧完美地融于一炉,因此,无论是对麦纳犯罪地伦敦的某些街区的描摹,还是对两个主人公的家谱的叙述(这通常是任何历史记录或传记中最沉闷的部分),或者是对词典观念的简短历史的回顾,都没有破坏故事的发展。另外,温切斯特流畅的行文和维多利亚式的文风,既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也不是后现代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极其自然的表达方式。
著名政治学家、多元文化理论的倡导者查尔斯·泰勒在书评中特别提到了《教授与疯子》一书提供的奇特的历史角度:这本书触动我们想象一个没有词典的时代,作者在书中甚至生动地描写了没有词典的莎士比亚在写作《第十二夜》时的情景,“莎士比亚对于大象究竟知道多少?他对以大象命名的旅馆又知道多少?他为什么要用一种野兽来命名欧洲一个旅馆呢?这样一种野兽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在一个没有词典的时代,读者可能会要求莎士比亚这样的作家至少应该能回答所有这些问题。
除了一片赞扬声之外,《教授与疯子》也遇到了一些批评的声浪,其中有些非难者甚至是作者温切斯特不得不加以严肃对待的,比如纽约的剧作家米切尔·瑞德蒙,他在1995年曾以同样的题材写过一部名为《词典》的剧作,当温切斯特开始构思《教授与疯子》时,曾向瑞德蒙寻求过帮助,并在书中的“致谢”中感谢过他。瑞德蒙认为《教授与疯子》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读者根本弄不明白作者何时在叙述真实的历史事件,何时又在随心所欲地虚构。《教授与疯子》同时也很不应该地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书中提到的信息又往往是不确切的,例如作者不正确地写到,麦纳是在默默无闻中死去的,甚至连讣告也没有发布,但是,事实是耶鲁大学1921年发表了一份1919年7用1日至1920年7月1日期间死亡的毕业生的讣告,从这一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麦纳是在西印度群岛出生的,1861年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于1863年,他曾被监禁在英国的布劳德默精神病院,其后又转到圣依丽沙白精神病院,后来又转到哈德福特德疗养院,直到1920年3月26日在那里死亡。
另外,瑞德蒙还指出了《教授与疯子》不少贻笑大方之处,比如作者在书的结尾自以为是地暗示,通过阅读他的书,美国人可以宣称《牛津英语词典》至少部分是由他们参与编纂的。其实,在《牛津英语词典》最初的编纂阶段,美国人就有权如此宣称了,因为在莫瑞所依靠的800名自愿者中有半数是美国人,莫瑞曾说过,“美国人是最可依靠、最值得信赖的自愿者”。
但是,不管什么说,《教授和疯子》至少生动地讲述了《牛津英语词典》背后的一段教授与疯子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