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 连阔如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这确乎是本奇书,而且我敢断言,从今往后没有人能再写出这样的书。能写这书的人,没了,没啦!
连阔如先生以一位评书艺人的身份,写出这样一本可以让后人饶有兴味地知道往事的奇书,本身就是奇迹。奇人、奇书值得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苏叔阳
苏叔阳先生绝非妄言,已故评书大师连阔如先生被称作“奇人”、他著述的《江湖丛谈》被称作“奇书”,这都是当之无愧的,可谓实至名归。
连阔如(1903―1971),原名毕连寿,满族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2岁就出外谋生,先后在北平和天津的首饰楼、照相馆、杂货铺、中药店当过学徒,还到烟台、大连做过小买卖,摆过卦摊。后来,他拜师学说评书,艺名连阔如。他擅讲袍带类评书,《东汉》的打功、《三国》的评讲、《水浒》的民俗,被公认为连派评书的经典标志。他说书时台风潇洒,神完气足,语重声宏,口齿清晰,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
上世纪30年代,连阔如以云游客为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并于1938年结集出版,共三集。解放后,这部奇书并未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始终未见再版。直到1988年,中国曲艺出版社对其点校修订后收入“中国曲艺研究资料丛书”,使其“重见天日”。继而,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又先后出版此书。该书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且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其内容除了介绍北方大中城市旧式娱乐场所的沿革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尤以大量篇幅记述和揭露了清末民初以来北方江湖艺人的行规和活动方式、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包罗万象。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本身又是江湖艺人,所记内容大多是他身临其境掌握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对于诸多社会现象作了生动写照,并对其实质有所剖析,目的在于通过这些调查和揭露,使之有益于当时的社会,给人以启迪。由于这本书通俗生动且真实可信,加之作者“有拯人济世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在日前举办的“连阔如遗著及传记出版座谈会”上,很多与会者均提及这本书的“防骗”功能。书中以骗术为内容的文章共有26篇,对于坑、蒙、拐、骗等丑恶伎俩予以曝光,并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教化读者有效的防骗手段。像《丢包碰瓷》记载了这样一桩故事:
余友李君,年二十余岁,在商界服务,为人诚实。一日在柜上请假,归家有事。行至三岔路口,见一身穿制服之军人,手执药瓶两个,行走甚急,竟与李君相撞,碰在一处,啪嚓声响,两个药瓶摔得粉碎。该军人抓住李君说:“你将药瓶碰碎,好好赔我,这是我们团长的。”当时李君说:“我没碰你,是你碰我,焉能赔你。”那军人说:“你不赔我不成,须跟我见张团长。”李君听说去见他们团长,似有所惧,有意赔偿,向他道:“你这东西是多少钱买的?”该军人出示药房发票一纸,上写:“XX药水洋八元四毛。”并有XX药房图章,贴有印花。李君无法,说:“你跟我回家取钱成否?”该军人点头应允。李君同他到家取钱,军人在门前候等。是日敝人恰巧正在他家,李君言说此事,向其父索洋欲赔偿该军人。我说:“这是碰瓷的。他不是真正军人,可以向他……说,分文不赔,便可无事。”李君点头而出。该军人问道:“你家有钱吗?”李君说:“我家无钱,你跟我往吾叔父处去取。”该军人又同李君而行,在途中问李君道:“你叔父在哪里做事呢?”李君说:“在探访局当队长,他那里有钱。”该军人行未数步就溜之乎也。后李君问我:“该军人为何自己溜了呢?”我说:“他是‘里腥的海冷’ 行话,即假军人,笔者注,下同 ,干丢包、碰瓷的,干的是犯法的营生。我教你所说的话,是给他‘扣瓜’ 威吓,吓唬 ,他溜之乎也,逃之天天,是顶了瓜了 害怕 ”。骗匪扣瓜,亦是“簧点不清” 遇事则迷 。丢包的,碰瓷的,在如今还是常有。社会人士勿受其骗,如遇时,以吾上谈之法治之,定能无事的。
这个故事告诉读者,这类人本来做的就是犯法之事,遇到时不要紧张害怕,不要受他的蛊惑,切忌“私了”,应当寻求正确的解决和处理办法,毕竟他会更加忐忑不安。诸如此类的案例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阅读本书能够得到诸多教益,帮助人们提高辨别和判断能力,识破社会上的种种罪恶活动。
本书又是一种历史资料,如以北方江湖行当的状况为专题,其资料的集纳规模和丰富性,迄今为止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对于研究曲艺的历史,尤其是评书史和相声史,以及杂技史和武术史的研究、城市游乐设施民族化等,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参考和资料价值。像在《团门原是团春》一文中介绍八角鼓:
八角鼓儿之八部,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由此八卦中分其歌曲之艺术为八样,即吹、打、弹、拉、说、学、逗、唱是也。八角鼓的班儿,向有生、旦、净、末、丑,其丑角每逢上场,皆以抓哏逗乐为主。在那时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人士欢迎。后因其性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儿,自称其艺为相声。相之一字是以艺人之相貌形容喜怒哀乐,使人观之而解颐;声之一字是以话的声音,变出痴?呆傻,仿做聋瞎哑,学各省人说话不同之语音。
由此可知,相声这种曲艺形式的产生源自八角鼓,八角鼓中的丑角正是后来单口相声表演者的雏形。如今,相声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而其由来和渊源则少有人知,连阔如先生的描述使我们获益匪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漫画家李滨声重新配绘了近60幅插图,为此次再版添色不少。李先生是北京人,且对民俗及曲艺知之甚多,他绘制的插图清晰地再现了当初江湖行当的原貌,生动传神,与原著堪称“般配”。
相关版本:
《江湖丛谈》(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江湖内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1999年2月再版)
《江湖丛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
《江湖丛谈》(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2005年8月再版)
相关书目:
《东汉演义》(全二册,连阔如口述,中华书局2005年4月出版)
《醒木惊天连阔如》(蓑笠翁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