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叶圣陶先生的开明国语课本

2005-1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近来读到了叶圣陶先生编写的1932年《开明国语课本》部分课文,惊叹,仰慕,感动,久久难以平静。于是,特撰拙文,传递信息,略陈感受,以期得到小语界同仁们的指教与帮助。

课文和课堂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语文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们掌握自己的母语,从阅读文本到口语交际,从识字

学词到练习写作,都应充分地享受欣赏、审美的,愉悦,从而在对人性的善、自然的美的体悟中,加强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与洞察,以丰富孩子们的生命体验。

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不愧是大师级的手笔,它大真,大气,大雅,大美,实在是语文教材的典范,在逾越了70多年小语教学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之后,它仍然洋溢着巨大的魅力。

说它大真,是语言真切,叙事真实,可视可摸。

说它大气,是情怀博大,意境高远,可触可感。

说它大雅,是想象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行文朴素、实在、通达、高洁,可读可诵。

说它大美,是语言清丽、鲜活,表述平和、感人,可圈可点。

一、重视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请读一年级的三篇课文:

第33课 小房子

妹妹搭了八九所小房子,指着说:“那边是田,这边是房子。白天,我们到田里去种田。晚上,我们回到屋子里睡觉。”

第34课 妹妹哭了

小狗过来,把八九所小房子冲塌。妹妹哭了。

妈妈说:“哭什么呢 小狗冲塌你的小房子,你不会再搭起来吗 ”

第35课 再搭起来

妹妹再搭起小房子来,又把十多枝柳条插在小房子前面。

她拍着手说:“比以前更好了。我们种田回来,可以在柳树下坐坐。”

用积木搭房子是儿童的专利,叶老抓住这一细节,演绎成故事,既事实又生动,既合情又入理,“搭小房子后自我欣赏――小狗冲塌伤心哭了――妈妈指教重树信心――再搭房子插柳美化”,这样的动手、动脑的过程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内涵,既让孩子们学字学文又教孩子做事做人。

一是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敏感。“那边是田。这边是房子。白天,我们到田里种田。晚上,我们回到屋子里睡觉。”搭积木如同一首清丽的田园诗,印在童心上,美了少年的心灵,也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是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欣赏能力。插了柳条,“此以前更好了。我们种田回来,可以在柳树下坐坐。”由美感生发开去,想到了农家乐,是自励,也在励人。

三是和蔼地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妈妈的话和风细雨,责问不严厉,诱导抓时机,于是“妹妹再搭起小房子来”,还“把十多枝柳条插在小房子前面”。挫折后变得坚强,失败了再鼓志气,不愠不火地把健康的人生态度融入字里行间。

语文总与形象、情感、灵气紧紧相联,课文必须在细节、语感上富有张力,才能凸现内核也就是灵魂的作用。这三篇课文连起来总共才135个字,如此精短的课文,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内蕴,真叫人低首心折,拍案叫绝。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见解。

语文的作用在于提高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课文重整体,重根本,重直觉,重联想,重想象,重情感,它珍惜精神能量,珍惜知识和生活。因此,教学中必须恪守“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0多年前,叶老就不希望把语文课讲得刻板讲得完满,他主张留下空白,留下思维的空间,这样才能有助于莘莘学子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否则,取代了争议和探索,也就无异于取消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获得。在教材中,他也是按这样的理念编撰的,可见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瞻性眼光和勇气,具有前卫的睿智和魄力。

请读:第44课小猫姓什么“小猫姓什么,你知道吗 ”“小猫姓小。”“怎么知道他姓小 ”“大家叫他小白小白,他不是姓小吗 ”“不对,不对,小白两个字是他的名字。”“那他姓什么 ”“我也不知道。”

全文七行,没有人物出现,全是对话语言。对话自然朴实,但却无准确的结论。“小猫到底姓什么 ”这便是对话后教学的重点。于是,在留下的空间里,便有了活跃的思维、激烈的争论,有趣的论辩。1932年离“五四”运动“废除旧八股,提倡白话文”的号召刚刚12年,叶老就首当其冲,在编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中率先用了大白话,并在课文中提倡用大白话去争论、去答辩,实在是有胆有识、有作有为,堪称语文大师真是名副其实。

用这样的课文教学,当时的孩子一定会跳出背古诗文的摇头晃脑之窘迫,越过墨守陈规陋习之羁绊,冲破封建桎梏之枷锁,从而唤醒睿智、振奋精神,把课文学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三、重视用童话当春的使者,让多元的文化含量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语文毕竟不是智力游戏,不是猜谜逗趣,更不是脑筋急转弯。语文教材应该用鲜活灵动的文字透出张力和时代气息,把人性的善,自然的美渗入字里行间,让孩子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中,逐步提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洞察能力,从而丰富他们生命的质量。

叶老针对人们灵魂深处藏有的那份纯真、柔软的情感,用情和爱编织童话,让孩子们在喜爱中阅读,使他们的心灵和感观遨游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并从不同的角度尝试不同的思维和认识方式,从而将想像和现实融会贯通。

请读第47课至第50课的课文:

第47课 泉水和小草

泉水从山上下来。小草问:“你到哪里去 ”

泉水说:“我到地上去。”小草说:“请你停一停。我和你一同玩。”泉水说:“这里我停不住脚。再会吧 ”

第48课 泉水和老树

泉水从山上下来。老树说:“我看你很忙。可以停一停吗 ”

泉水问:“你有什么事 ”老树说:“请你帮助我。我渴得很。”

泉水跑过老树根下,对老树说:“现在你不渴了。再会吧 ”

第49课 泉水和河水

泉水到了河里,许多朋友欢迎他。

太阳光拍拍他的背。白鹅到河里看他。小鱼和他一同玩。又有不少的花草,都对他点头。

泉水说:“这里好朋友很多。我在这里住一下吧。”

第50课 小河

小河小河向东流,流呀流呀不回头。小河小河流得快,快呀快呀到大海。海里风景好,说不完,看不了。

修辞立其诚。语言是作者的一种内分泌,是作者人品人格和个人追求的显示。四篇课文连读,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协调,既相互呼应又相互变化,既有语言形式的统一又有语感多采的亲和,既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又反映了各种生态的独立性。读着读着,我觉得这短小的童话不只是单单给孩子们学,即使是在现实中渐渐长大的人也能唤起梦想和希望,增添美感和自信――读了这样的童话,滋润灵魂,陶冶情操,真是终身受益。

我以为语文学习应包含三个理念:一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明确目标,在学字学词学句学文中,学会口语交际,学会语言表达。二是把人文素养作为基础,通过阅读文本来增强理解人生与社会,自然与生命的综合能力。三是以学习母语中传统美德、经典文化为重点,让自己不断地与人类优秀的心灵对话,以促进常常呼吸知识文化的新鲜空气。

叶老1932年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是瑰宝,是奇葩,我们要认真拜读,悉心研究,老实借鉴,从中学大师高瞻远瞩的理念,至真至美的文字,至善至诚的精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