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只在我国知识界、学术界众所周知,在国外其知名度也超越了我国古代其他著作。但是,由于对《老子》的原意理解不一,因此对《老子》的歧解也最多。那么,《老子》的原意究竟如何呢?学者刘小龙以十
对《老子》的研究,五花八门,刘小龙从《老子》的原意出发,自立新论。在他看来,《老子》诸章原本前后呼应、上下承接、逻辑相连,因此是有序的;《老子》中不仅有关于“道”的系统论说,有关于“德”的系统论说,而且有关于“政治”的系统论说。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老子学说。所以,《老子》是一部由“道论”、“德论”与“政治论”三部分组成的长篇论著。
《原解》的新说是从对《老子》版本问题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得来的。刘小龙对《老子》版本的纵向分析表明,《老子》原著,历经庄子、韩非子(战国时期)、司马迁(西汉中期)、严遵(西汉后期)、河上公(东汉时期)、王弼(曹魏时期)等著名学者的研究、整理和注释,逐渐变形为文论汇编。特别是王弼注本迄今仍为最普遍的通行本。历代袭用此“断章取义”法而鲜有怀疑者,所以《老子》全文的内在联系、整体结构以及《老子》的原意反而鲜有人问津。刘小龙对《老子》版本的横向分析,则主要通过对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的对照、比较。在对照、比较中他发现,通行本《老子》次序错误,随意修改原著文字,因此虽然语言上较为流畅,文字上较为完整、规范及通用,但其内容却因后人的不同认识而被修改得颇多失真之处。
刘小龙关于《老子》原意的新论,又是在对《老子》原意的科学研究和具体分析中形成的。他在对《老子》的精湛研究中体会,《老子》的八十一章不是八十一篇相对独立的短文,甚而不能称为章,它们只能是自然段落,所以《原解》将它们改为“节”。《老子》全文共有十六个单元,其中第一个单元起引导作用,《原解》以“绪言”名之。刘小龙从对《老子》原意的探索中提出,《老子》中不仅有政治论,而且政治论还居上层之位,因为老子以天下为己任,而他写此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构筑一条通往理想之国,真正实现天下大治的道路。所以,《老子》并非全是务虚之谈,而是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最后落实到实现天下大治。至此,《原解》的《老子》新论已系统化、具体化、整一化,经得起《老子》研究专家们的检验,经得起《老子》原意实际的检验,经得起《老子》研究史的检验。
然而,刘小龙并没有到此为止。他感到,《老子》的原意应该普及到广大读者、广大知识界去,普及到西方《老子》爱好者和研究者中间去,因此他以《老子》原意的上述新论为指导,做了《老子》原意的通俗化工作,对《老子》写出了新的译文、注释、讨论、对照(帛书《老子》和通行本《老子》的对照)和比较的工作。在通俗化过程中,他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老子》新论的思想,终于把还《老子》原意的工作最后完成。《原解》还了《老子》的原意,在《老子》研究中作了开创性的工作。
《老子原解》,刘小龙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