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博洛尼亚大学的鲁索教授则认为,中国革命固然是以农民为主体,而农民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定义里的无产阶级,但是对于无产阶级不能实证性地来理解。无产阶级这个概念并不是要反映一个客观的社会条件,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对于革命主体的一个抽象描述。中国共产党当然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革命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在鲁索看来,在现代社会,工人没有社会地位,处在一个非社会性的位置,老一代革命家提出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等等概念,不是要客观地描述一个社会的状况,而是要对应工人的非社会性的地位。因此说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不是指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一个现实存在的无产阶级,而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寻找一个普遍性的价值。
上海大学的蔡翔教授以四个文学文本为例,通过对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指出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是以“爱劳动”作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的。而正是对于劳动的突出,劳动而非资本创造世界的命题的确立,使得下层社会获得了相应的尊严,帮助劳动者树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将劳动与资本相对立,将劳动附着于无产阶级的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