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田螺山遗址初步确定距今六千五百多年

2004-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杨静雅、龚宁 我有话说

本报宁波6月8日电 在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挖掘现场,考古专家日前向媒体和公众首次展示出土的珍贵文件。此次挖掘令他们兴奋不已―――这里出土的数百件与河姆渡文化同时代文物,种类和外型与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接近,但其器物不仅比河姆渡遗址的同类遗物更耐人寻味,有些器物甚至在河姆渡遗址中

没有发现。

经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家考证,田螺山遗址初步确定为距今6500多年,与河姆渡遗址属于同时代。

2002年初,相岙村村民董国能正和工人们打井,突然在距地面3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一块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的平整木板,上面明显有石器加工的痕迹。他们立即给河姆渡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打电话。专家们发现个别出土陶片表面有拍印的绳纹和刻画的几何纹―――这些陶片与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陶片如出一辙。两具骸骨历6500年未腐烂。今年2月18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等专业人员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驻田螺山,开始对遗址进行保护性挖掘。

考古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鹿角和大大小小的鱼骨;植物遗存中除各种木材外,还有菱角、酸枣、薏米、稻米等,堪称新石器时代植物的“百科全书”。遗址中还发掘出许多陶器、骨器、石器和木器。骨器中仅狩猎用的箭镞就有200多件,还有代表当时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色的一些骨耜,用作娱乐和狩猎的骨哨。石器中最多的是石斧和石锛,还有一些色泽美丽的玉石珠、?等饰品。在开挖的300平方米遗址中,每天都有许多文物被挖出。有一次发现了很大的大象牙齿和梅花鹿骨头。

考古专家介绍,在田螺山遗址所发现的器物中,主要种类和器形与河姆渡遗址接近,有的还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从未发现过的器形。比如,刻画着人脸形的陶支脚,酷似大象头的陶塑残片,制作粗朴的陶塑等,都是在河姆渡遗址中很少见到或没有见到过的。

在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一件夹炭黑陶器最引人注目。它的上部呈龟背形,中脊略呈人字形鼓起,头尾已残,轮廓线内饰有花朵,非常好看;它的下部似陶罐的下腹,虽然残损,但仍保留着完整的猪形动物造型。考古专家还修复了一件体形硕大、装饰华丽的夹炭陶盘口釜和一件超大型双耳深腹夹炭陶罐,陶罐未及底部就已有70多厘米高,考古专家说,这堪称浙江史前文化之最。记者在现场看到最古老的南方木构建筑,当挖掘工作进行到距离地表2米多深的第5层时,有成行分布的木柱,依稀可以猜测出哪里是厅,哪里是外廊。

专家们判断,该遗址下部应有着更早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木构建筑遗迹,经过更深层的挖掘,预计本月底之前,这个中国南方最古老的建筑遗址将更为完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由于这些遗迹的开口层位在发掘中得到了比较可靠的确认,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证实其起始年代至少在河姆渡文化第二期,即距今约6500年―――而这,确立了中国南方史前木构建筑中围护与承重功能分离技术的起源时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先民已经掌握了深挖土坑的能力,并总结出了重力与承重力相互关系方面的科学经验。而这也意味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