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筑厚实的人生发展之基

2005-04-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一定的功利性色彩,人文属性渐趋模糊。接受教育的过程被纯粹视为“就业准备的过程”、“智力投资的过程”、“潜在生产的过程”等等,甚至主张将其“产业化”、“商品化”。这种教育理念,使部分高职院校染上了实用唯学、急用先学、急功近利的毛病,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而忽视素质

的提高,特别是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走上社会后,除了“技能”资本外,参与竞争的实力大打折扣。

山东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森勋教授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陶冶,导致一些高职学生整体竞争力不足。如有的实践能力虽强,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只关心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习惯以“专业”的思维方式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有的急功近利意识较强,人生理想信念淡化,只关注所学专业能否给个人带来实惠。

王森勋认为,不能只教“做事”不教“做人”。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定性将逐渐趋于模糊,人们的职业选择将趋于多元化,多次转换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的趋势将会加剧。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会生存、善学习、敢创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教会学生懂技术、会动手等,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会与人合作。

教育首先涉及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王森勋说,对职业技术教育来说,要改变那种单纯注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教育观念,兼顾“专业”与“教养”,使受教育者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人生事理,注重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技术与人文融通”,并非简单地相拼相加,而是要形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浑然一体的关系,做到“此中有彼,彼中有此”。要构筑和谐的教育环境,要让社会、家庭、学校产生“教育的和谐共振”效应,让“书本世界”与“多彩生活”水乳交融。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行为、思想、品德,性格、心理、价值取向等。让职业技术教育的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协调运转,形成技术教育和人文熏陶的合力。在突出“职教”特点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产、学、研、推中渗透人文教育,各专业课都要有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渗透,将人文素质考核纳入整个考试考核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