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问“杜宝良现象”

2005-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翼 我有话说

杜宝良,一位外地来京以卖菜为生的小贩最近在北京成了“名人”,因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连续100次被电子眼拍下在同一地点闯禁行,不得不交10500元的交通违章罚款。

他的事情不仅被报纸整版地报道,还被冠以“杜宝良现象”进行讨论,北京的电视台也将镜头对准了他的生活,许多人通过电视看到了这位老实得有

些木讷的卖菜人。

杜宝良也是“有车一族”,他开着一辆长安小货作为运菜的工具,早上两点起床,到南城的蔬菜批发市场去批菜,然后赶在六七点钟进城,到位于西城区真武庙头条的一个小区去卖菜,一直到晚上8点天黑了才回家。每天,杜宝良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忙忙碌碌一年下来,他可以挣一万元钱。

今年5月23日,杜宝良到交通执法站查违章记录时一下子就蒙了,他每天只开二十七八公里,就是批菜、卖菜、回家的路程,但真武庙头条是必经之路。由于真武庙头条路很窄,而且道路两侧都被辟成了收费停车场,总是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车,所以那条路是个单行线,西口有一个禁止驶入的标志。但多年来杜宝良总是大老早就来,天黑了才走,每次从西口驶入时很少碰上车,也没有遇到过交警,习惯成自然,看到那个禁行标志他也不以为意。对于路上新安的电子眼,杜宝良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他说,没有时间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电脑从来没有摸过,连到执法站查违章记录都是保安帮着查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会。

杜宝良的交通违法,从他个人受益的角度看,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既不能抄近,也不能省时;从对道路正常通行带来的损害来看,也几乎没有。但因此他就要付出一年的全部卖菜收入。这件事对杜宝良的教育作用非常大,如今他已经借钱交上了罚款,并且在家专心学习交规,既为了按照规定参加考试,也为了今后不再违章。

对于老实的杜宝良来说,吃一堑,长一智,一年的辛苦钱换一个终身的教训,也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执法者来说,面对“杜宝良现象”如果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多想几个怎么办,就失去了执法处罚的本意,令人怀疑高额罚款的动机是不是很单纯。

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违章,交管部门有责任告之,设法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而不是听之任之,任由其一错再错,最终一个罚字了之。而且我们国家的驾驶员实行违章积分12分不重新学习考试不得上路制度,当一个司机的违章积分接近12分时,执法部门有义务及时提醒告之,杜宝良6次闯禁行就已经形成了12分,却没有任何人告诉他。如果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杜宝良想到去查自己的违章记录,他背负着违章积分210分却可以继续上路开车,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交管部门说,也曾经在杜宝良违章40次的时候打电话通知过他的挂靠单位,但这个信息有没有真正到达他那里,就不再有人管了。实际上,只要将工作做细,现代计算机技术使系统自动生成积分和罚款信息通知本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我们看到的是,新交法实行已经一年多了,北京的地方新法规出台也已经近半年,交通违章罚款上涨几十倍,用来记录违章的现代化工具不断增加更新,围绕着违章开发的电信收费新业务也不少,但真正深入人心的交通宣传又有多少 为开车者服务的事情又有多少 道路交通状况又改变了多少?

没有人力吗 只要是与交罚款有关的地方都能看到辛勤的交警的身影;没有物力吗 北京一年的交通违章处罚上千万起,如果一起以最低档的百元计算,罚款也是上10亿元。所以,这恐怕不是钱少的原因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