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漫画在中国

2008-09-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演讲人:方成 我有话说

方成著名漫画家。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1918年生。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从1946开始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后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漫画工作。出版连环漫画《康伯》。解放后任北京《新民报》美术编辑。1951起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1986年被聘任国际漫画杂志《WITTYWORLD》编辑,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绘著各种漫画、杂文集30余部,主编有《当代中国漫画选》和《世界幽默笑话精品》等。

从1946年开始,我就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漫画,到现在,算来已有六十二年,漫画已经成为我一生的职业了。我从小时候就爱看画着《三国》、《封神榜》那些连环故事的“小人儿书”。

小时候,我从乡下来到北京(那时称北平)插班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看到报上刊登的漫画。记得那时只有《小实报》或《实事白话报》有漫画。画的是连载四格的《毛三爷》谐趣漫画,多年后才知道是漫画家席与承的作品。上中学时,又看到上海出版的杂志《上海漫画》里刊登的各种漫画,其中有时事讽刺画。其他地方刊物和报纸上,平时是见不到这种漫画的。除了在抗日战争的几年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表现抗日的讽刺画之外,只有1946到1947这两年,在上海报刊上可以看到时事讽刺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报刊上才有各种漫画。

《阿拉伯新闻》的漫画,画面上的英文意思是:为了更多一些选票

漫画原来流行在欧美国家和日本,许多年之后,才传到我们中国来。可在我国却很难畅通流行。何以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得从头说起:

远在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不受封建专制势力的压迫,公民对时事有意见,可以公开评论,写出来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会画的就把意见画出来发表。画家为了强化评议效果,就用夸张的表现技法,把所评的问题画得十分突出,使人一眼就看明白。这是一种讽刺性的画法。比如画贪吃的,就把他的嘴画得特别大。像这样把画中人物和动态夸张地画出来,看来出奇,显得滑稽有趣,却更能吸引人看。这种画在报刊上发表,广为传播,令人瞩目。于是读者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CARTOON,中文译为“漫画”,或按音译为“卡通”。

方成先生的漫画代表作《武大郎开店》

由此可知,漫画有两个很明显的艺术特性:一,有语言功能,是用来说话,作评议的;二,有谐趣性―――看来滑稽,幽默或讽刺―――讽刺也是幽默的。

画家运用漫画这两个艺术特性,创作出两种性质不同的作品:评议的画和谐趣的画。其实,谐趣的画也是评议的。滑稽,可笑是人们看了或听了甚么事,认为有趣,不就是评议吗?评议的漫画用来对事物进行批评,谐趣的漫画则是为了取笑。这两种漫画都为报刊所用:用作评议的漫画用来作评论,在新闻版上发表;谐趣的幽默画在副刊上发表,供读者欣赏,有利于报纸的发行。作时事评议的漫画,看来也滑稽,那是用滑稽的方式作评议,即寓庄于谐,也是讽刺性的批评方式。

著名漫画家贺布洛克1976年的作品《能源政策》。
画上的英文左边是“请轻些”,右边是“石油输出国”。

漫画开始出现、并流行在18世纪初年的英国,二百年之后,到20世纪初年才传到我们中国。在此之前是传不来的。因为那时中国还是在封建王朝统治之下,公开评议是非常危险的。直到20世纪初年,孙中山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王朝,建立民国。封建专制被推倒,公开作时事评议的漫画才有可能传来,并出现了中国的漫画家何剑士、张聿光、马星驰等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但不久,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专制,作时事评议的漫画又不见了。只是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联合抗日期间,报刊上才又见到表现抗日的讽刺画。蒋介石为迎合西方强国,允许在西方侨民聚居的上海出版发表漫画的杂志,如《上海漫画》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和1947这两年,还是在两党联合期间,所以在上海报刊上能见到时事讽刺漫画。我就是在这两年里,在上海画漫画的。

由此可理解,早年在北平的报纸上,只可见到与时事问题无关的幽默画《毛三爷》,见不到时事讽刺画。在专制的统治下,权势者横行,人民受压迫,对社会上这些时事问题,公开评,事实暴露出来,对专制的统治者很不利,他自然要禁人之口,不许评议的。

漫画在中国流行百年之久,历程一直是颇为坎坷的。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一开始就发表漫画。但1957年以后,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期,报刊上又见不到漫画了。改革开放以后,漫画才又出现在各地报刊上。

在20世纪80年代,我曾作过一次外国报刊发表漫画的调查。简述如下: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84年冬至1985年初资料):每日发表政治讽刺画1幅,有时2幅,发表版面地位相对固定。有每日连载的连环讽刺画《冬奈斯伯雷》。

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1984年4月至9月资料)均有政治讽刺画1幅,在固定版面上。有时2幅。还有连载的幽默连环漫画7幅,其中有《花生米》、《加菲猫》、《金发女郎》等,也有连载的单幅幽默画《捣蛋鬼丹尼斯》。

英国《泰晤士报》(1984年11月至12月资料):一版每日有新闻漫画小品1幅,讽刺画一幅(地位大体固定),连载讽刺小品1幅。常有漫画插图1至3幅,有时有幽默画。

联邦德国《南德意志报》(1984年3月至11月资料):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幅,地位固定。有时有三四幅。每逢星期日(与星期六合刊)副刊发表一版漫画约四五幅,也有文章。

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984年5月至9月资料):每日发表政治讽刺画甚多,经常有3至6幅,多属插图性质。

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1984年7月至12月资料):未见政治讽刺画,每日常有漫画插图几幅。有时无漫画。

法国《费加罗报》(1982年3月,12月,1983年1月)每日一版有漫画家亚克・菲藏的政治讽刺画1幅。有时转载美国著名漫画家卢里的作品。每日转载美国连环漫画《金发女郎》和《爸爸受教》。

法国《世界报》:刊登政治讽刺画,并非每日都有。

日本《朝日新闻》(1984年10月,11月资料):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或2幅,还有连载的漫画《社会戏评》1幅,地位固定。每日连载连环漫画1幅。常有漫画插图。

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或2幅,地位大体固定。每日连载连环漫画1幅,地位固定。常有漫画插图和漫画肖像。还有几幅彩色儿童连环漫画。

《读卖新闻》及其副刊常刊登业余作者的漫画,有时有辅导文章,栏名《漫画塾》。

苏联《真理报》(1984年7月,8月资料):除少数几天之外,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3幅。

苏联《消息报》(1984年9―11月资料):每日常有政治讽刺画1幅。其中有转载的。内部讽刺画不多。

南斯拉夫《战斗报》(1983年10月―12月资料):每日有1―2幅讽刺画,有漫画肖像。

古巴《青年起义者报》(1984年5月,7月资料):漫画很多,通常有4―6幅讽刺画和幽默画,多属内部讽刺画和幽默画。有时有连环画。

委内瑞拉《国民报》(1984年7、8月和10月资料):通常有漫画1幅,地位固定。每日都有一版连载的连环漫画和连环故事画,前者14幅,后者2幅,均转载美国作品《米老鼠》,《唐老鸭》,《金发女郎》等。有时一幅漫画占报纸一整版。每逢星期日发表连环漫画4个整版。《国民报》广告很多,版面多。8月13日报纸有188版(页)。

伊拉克《革命报》(1983年12月,1984年1月和3月资料):每日有政治讽刺画2幅,地位固定。有时有三四幅。

叙利亚《复兴报》(1984年1月资料):每日都有政治讽刺画1至2幅。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1983年10月―11月资料):每日有大幅政治讽刺画1幅,地位固定。

科威特《火炬报》(1983年10月,11月资料):每日有漫画,多为政治讽刺画,常转载《阿拉伯新闻》的漫画。

从这一调查结果可知,漫画已成为各国报纸所广为运用的,甚至是离不开的艺术品。漫画发表越多,需要越多,自然会吸引漫画作者提供作品,鼓励人们从事漫画创作,由此也就成为培养新漫画作者的推动力。

漫画主要是用在报纸上作评论,也用幽默漫画来扩大发行,因此报纸自然成为漫画发表的主要园地,也成为鼓励与培养漫画家的重要媒体。

现在我国许多地方在大力推行动漫产业。动漫是漫画中的一种,不善于漫画创作的画家,是很难创作动漫的。现在看到一些名为“动漫”的作品,常是类似,甚至是模仿日本传来的那种连环故事画,是另一种艺术品。这种连环故事画有它自己的艺术特性,但和动漫不同。因为缺乏漫画的艺术特色,不是动漫。动漫是制作原始动画(影片)的脚本。美国动画影片《大力水手》,《米老鼠》,开始制作都是根据报纸上发表的动漫《大力水手》和《米老鼠》制成影片的。我国著名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牧笛》,《山水情》等,全都是经过漫画家之手制作的。现在,制作这些动画的漫画家,有的颐养耄耋之年,行动不便。其他几位漫画家不幸已作古。新近不见有制作动画影片的漫画家,已多年不见如同前述那些著名的动画影片出现。

用连环故事画制作的动画里,其中也会有些漫画的艺术特色,因为其中会有漫画家或善于运用漫画技法的人参与制作。有的只是在人物造型和动态上作夸张的,使画中人物显得活泼、好看些。

漫画创作的艺术构思,一般需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有幽默感;二,是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幽默总是以其出人意料而又合情理的创意逗人发笑的。有漫画创作经验的画家,才会善于运用漫画创作的艺术构思。

画家的漫画创作经验不足,创作动漫作品是会有一定困难的,但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会逐渐理解漫画的艺术特色,也渐渐会运用的。

漫画是因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进化而出现,也是和民主与法制息息相关而产生的现代艺术形式。自然它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漫画广为流行,不是偶然的。动画人物艺术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之所以能流行全世界,就是漫画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

报纸是漫画最主要的发表园地,自然也是培养漫画家的园地。希望各地报纸多采用漫画。如果报社编辑部能有漫画编辑,那就更好了。

丰子恺的漫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滨声的风俗漫画

丰子恺的漫画《燕子飞来枕上》

陈师曾的漫画“买菊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