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突出特色 拓展就业市场

2009-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李悦 我有话说

就业优势一直是对外经贸大学吸引优秀生源的一张王牌。但是,呼啸而来的世界金融海啸给国内出口贸易带来的逆转,在高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外经贸大学这类培养外经贸人才的高校。带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我们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

“根据学校5月8日公布的最新就业统计数据:我校2009届本科、研究生毕业人数总

共1346人,落实签约率已达85%,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全市高校中仍排在前列。尤其是就业行业与专业契合度之高,丝毫不比去年逊色。45.54%的毕业生与国有四大银行和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签约,其中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的毕业生达227人,比2008年增加了73.29%;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签约的毕业生达315人,在国内大学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进入国家商务部、外交部等宏观决策部门的毕业生也呈上升趋势。”对外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波说。

往年,对外经贸大学负责就业的职能部门从来不必兴师动众就能年年顺利完成任务。但是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由校党委书记、副书记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不仅先后出台了诸如“就业工作意见”、“就业奖励暂行办法”、“就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而且对就业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从来不涉及就业工作的国际处、科研处、教务处、财务处等机构都纳入就业领导小组之中;一些熟悉就业行情的教授,也成为学校就业工作的特聘分析师。他们独到的视野,对于拓宽就业思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教授提出,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创立国际商务人才数据库,这一机构可以将教学、实践、创业、就业融为一体,目前这一设想已进入实践探索;财务部门为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补助额度从300元提升到500元,为其中140名“双困生”发放了总额7万元的求职补贴,为他们解决了制作简历、赴求职单位参加面试所需的差旅费等燃眉之急;国际处提出的“增设海外学习奖学金”的措施也将实施。

来丰同学是对外经贸大学2009届国际贸易学院的毕业生。早在大一时,他就有在上海浦东银行北京支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大三时,他又获得了宝马公司半年的实习机会,丰富的实习经历使他今年毕业前夕顺利地与工商银行总行签约。

学校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近64%的用人单位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许多企业的招聘活动都与实习挂钩,即从实习生中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录用为员工。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更多的实习岗位也比以往难。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特色为学生拓展实习空间。去美国迪斯尼服务,到英国银行、媒体、企业实习,都是学校传统项目,国际处通过这些已有的实习渠道,尽量争取更多的名额;此外,他们还通过跨国界学生社团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实习项目,争取到每年去西门子、荷兰皇家银行、三井集团的实习机会。对于香港商会、西班牙商会、米兰商会等不定期的实习名额,学校也绝不错过。对于长期合作的国际交流学校,学校增加了海外推荐读研的名额。在他们的努力下,今年报名参加海外实习和深造的学生明显增多。目前,学校已把增加海外学习和实习经历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就业基地的拓展也大有斩获。今年5月,华道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成为对外经贸大学第一个就业实习基地,今后这里每年将接纳对外经贸大学上百名学生进行岗位实习,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

“为学生服务,也要为用人单位服务”。这是对外经贸大学在与合作单位交往中奉行的一条原则。为此,他们不光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的毕业生,还经常用现代管理理念为他们培训员工,组织各类考试,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今年校党委书记王玲赴上海与正大集团企业大学会谈,建立了校企联盟;陈准民校长与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洽谈合作,密切了联系;其他校领导有的赴外地开拓就业实习基地,有的到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调研,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不光拓展了学校的就业市场,同时也找到了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的机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