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151-200)

2009-07-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按姓氏笔画排序)

151.丁晓兵

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

丁晓兵在1984年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放弃到地方任职、军校任教、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在基层部队摔打锤炼。他永葆“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英雄本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洗衣服、握笔写字、打背包练起,训练场摸爬滚打样样争先,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扑救山林大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的师政委。他当指导员时,所在连队被评为军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当教导员时,所在营被师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营;当团政委时,团队被武警部队记集体三等功。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仅读书笔记就写下了900多万字,结合工作实践先后创造的105条经验被上级肯定和推广。他严格自律,多次拒收送上门的钱物,坚守原则婉拒亲人的请求,保持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152.马万水(1923-1961)

男,汉族,河北省深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龙烟铁矿“马万水小组”组长、龙烟钢铁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经理。

马万水于1949年来到河北龙烟铁矿当工人,这个矿解放前几经敌人破坏,早已千疮百孔,加上30号石巷是坚硬的石英岩层,工人们苦干一个月才打进去1.7米。当时年仅26岁的马万水被调到该矿5组,他看到全组一块干,工作效率低,便倡议分班赛着干。于是5组成了全矿第一个分班干活的小组和第一个开展爱国红旗竞赛的小组。马万水进组一个月后,全月掘进效率由1.7米提高到了6米。1950年6月,掘进5组以手工操作月进石英岩巷道23.7米的速度,创造了全新纪录,5组被正式命名为“马万水小组”。在以后的十几年中,“马万水小组”刻苦奋战、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开凿工艺史上的奇迹。1954年,他们开凿1080平峒时,松散的沙石岩层使他们难以前进,他们创造了“超前支架密集棚子开口法”;开凿1850平峒时,遇到了“流沙大断层”,他们又创造了“打撞楔法”、“深坑作业法”等。“马万水小组”多次创造全国黑色金属矿山的掘进最高纪录。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马万水小组”两次被授予全国模范集体称号。

153.马永顺(1914-2000)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副局长。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上世纪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多出木材,他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东北林区推广了他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他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他创造的“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被写入全国手工伐木作业教科书,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号召,他积极投身绿化事业,决心把自己伐的36000棵树补栽上。1991年,他已78岁高龄,还差近千棵树没栽,他就带领一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当年栽树1200多棵,终于完成了夙愿。截至1999年,他带领全家共义务植树5万多棵。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4.马恒昌(1906-1985)

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党委副书记、总机械师。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在马恒昌的带领下,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下达给他们的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他是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5.马恩华(1937-1995)

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省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1984年,马恩华担任原河北省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职务时,该厂正陷入生产经营困境。靠着企业家的胆识和才干,他顽强拼搏,锐意改革,使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到1994年,保定一棉公司实现利润列全国同行业第一,成为一个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0余项的大型骨干企业。1988年至1993年,连续6年位居全国棉纺50家利税大户前十名,1994年进入行业前五名。他非常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10年中企业共采纳职工建议27800多条,创经济效益4300多万元。他十分关心职工利益,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到食堂的饭菜质量,都挂在心上。为了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了36栋宿舍楼。但是,企业3次分房他都带头不要,一直住在老伴单位分配的一套3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直到1990年他才搬进自己厂里盖的宿舍。马恩华始终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为企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他积劳成疾,1995年不幸去世。199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56.马海德(1910-1988)

原名乔治・海德姆,男,出生于美国,原籍黎巴嫩,中共党员。生前系卫生部高级顾问,曾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马海德1933年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最初在上海从事医疗工作,随后参加上海国际友人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协助我地下党开展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到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战斗在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他随中共中央转战到西柏坡,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称赞。1938年至1940年仅3年时间里,他就为陕北军民治病4万余人次。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马海德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海德留在中国,继续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马海德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

157.马寅初(1882-1982)

男,汉族,浙江省嵊州市人,无党派人士。1915年回国参加工作,生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

马寅初毕生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时期,曾声援青年学生爱国行动;抗日战争时期,曾因反对蒋介石集团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反对官僚资本而被监禁达数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又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坚决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文化教育和经济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寅初的众多著作中,《新人口论》是一部卓有见地的代表作,它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为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无私精神,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他是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93年荣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158.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

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纪元。之后,中国女排再接再厉,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蝉联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159.孔祥瑞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现任天津港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党支部书记。

孔祥瑞参加工作30多年来,坚持边干边学,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把“活”知识变成真本事,逐渐由一位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生产一线的“蓝领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把岗位工作当作课堂,把技术改造当作课本,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学习与摸索。为尽快掌握设备性能与操作技术,他每天都把技术资料带在身边,有空就背,背完再到设备前对比了解。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克服了自身的“知识屏障”,而且练就了“听音断病”的一手绝活,成为“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多年来,他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近年来,由他主持的技术创新项目180多项,为企业节约增效过亿元。“电缆卷筒防出槽下滑保护装置改造”和“大型散货取料机走行防碰撞保护装置改造”等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09年,他主持完成的“降低皮带机万吨故障时间”攻关项目,把皮带万吨接卸故障时间降低近六成,填补了我国港口系统设备接卸煤炭的一项技术空白。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60.孔繁森(1944-1994)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

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他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敬老院和养老院,为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他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1992年,他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他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他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他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称赞,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1994年11月,他在考察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终年50岁。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161.巴金(1904-2005)

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文学家。

巴金1923年离开四川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在1929年至1949年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部。1935年起,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持出版了众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1957年,他与靳以共同创办《收获》杂志,并担任主编。1978年至1986年创作五卷《随想录》。其著作结集为《巴金全集》26卷,翻译作品结集为《巴金译文全集》10卷。在长达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真诚、热情、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他是“五四”新文学最有影响和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和编辑家,广大读者称他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他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评为外国名誉院士。

162.文花枝

女,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2003年在湘潭新天地旅行社(现更名为湘潭花枝新天地旅行社)当导游员。现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学生。

2005年8月28日,文花枝在带旅游团途中遭遇车祸,车上人员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当营救人员几次想把坐在车门口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去时,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导游员的工作职责,大声说:“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并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在这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四、五、六、七根肋骨骨折。她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将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最后一个被解救。因为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工作中的文花枝一直是一名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吃饭时,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才最后吃。游客称赞她是人品上的“导游”,是职业道德的“导游”。她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163.方永刚(1963-2008)

男,汉族,辽宁省建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

方永刚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党充满深厚感情,对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坚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

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他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他热情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从海军到陆军、空军和武警部队,从基层舰连到仓库、干休所等单位,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誉为“大众学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一方面顽强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利用化疗间隙从医院返回学院,为学员上完该学期最后课程。方永刚真情传播、模范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3月,他因病逝世,终年45岁。2007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164.方红霄

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武警云南省总队昆明市支队副支队长。

方红霄牢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舍生忘死,无所畏惧,带领官兵查缴海洛因等毒品45公斤、各种枪支41支、子弹2172发、黄色制品957件、管制刀具3万多把,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19人,成为让犯罪分子胆寒的“护法勇士”。面对人民群众,他饱含着赤诚与真情,以“执勤好比执法,即使千难万难,也不能为难父老乡亲”为信条,两次在枪口下舍身救出被歹徒劫持的人质,数次冒死排除了即将爆炸的手雷,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遇到有困难的群众,他慷慨解囊,热心援助,在火车站执勤的6年中,先后接济过往旅客60多人,帮助数十名走失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无私无畏、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塑造了新时期人民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他兢兢业业,屡立新功,20次出色完成扑救森林大火、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安保等重大执勤处突任务。他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等荣誉称号。

165.毛岸英(1922-1950)

男,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166.王杰(1942-1965)

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1部队工兵营1连5班班长。

王杰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5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

167.王选(1937-2006)

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

王选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他自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代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同时,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选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公认为是毕?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他被誉为“当代毕?”。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68.王瑛(1961-2008)

女,回族,四川省小金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四川省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瑛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走上纪委领导岗位后,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为民服务零距离”、“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等措施,有力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腐败分子,她疾恶如仇,在查办案件中,面对威胁和阻力,刚正不阿,毫不退却。她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她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弟弟等亲属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帮助露宿街头的“背二哥”建起了民工公寓,支持涉水过河不方便不安全的山区群众建起了被称为“连心桥”的桥梁。2006年7月,她晕倒在抗旱第一线,经诊断患上肺癌,但她没有放弃工作,反而加倍努力。“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严格执纪,保证了全国各地支援的款物全部用在救灾上。2008年11

月,她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终年47岁。她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69.王书田

男,汉族,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出生,现任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

“常怀爱民之心,长思职责所在”是王书田始终不渝的追求。从事政法工作30年来,他始终坚持公正执法,秉公办案,所办理过的案件,件件证据确凿。他经手办理了94件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他带头查办了14起农民痛恨的村官腐败犯罪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俺们身边的检察官”。他主管的反贪工作在西安市检察系统连续五年名列前茅,他所在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身患多种疾病。在患肝硬化、糖尿病综合征并得知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他视职责重于泰山,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曾三次累倒,两次吐血,摘除脾脏,两次被送入医院进行急救,仍以铁人般的毅力战斗在岗位上。他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办好案”、“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价值”的坚定信念,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检察官的高大形象。2006年,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170.王乐义

男,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现任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1978年,王乐义因直肠癌做过大手术。尽管身体不好,但在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下,他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重担。为了兑现上任时带领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后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引发了蔬菜生产领域的“绿色”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后,以他为首的“技术小分队”把这一技术无偿传播到全国26个省区市。现在,三元朱村仍有140多人常年在外地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有28人被聘为当地科技副乡(镇)长,4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占领蔬菜生产的“制高点”,王乐义在蔬菜种植、加工、品牌塑造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目前,无公害蔬菜、“绿色通道”、“乐义”牌商标、第五代蔬菜大棚等不断涌现,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地位,谱写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新篇章。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71.王有德

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人,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现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有德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团结带领干部职工,20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兴场富民,完成治沙造林45万亩,控制流沙面积58万亩,建设沙地果园4000多亩,兴办5个多种经营公司,建立1000余亩苗木花卉培育中心,对外承揽100多处绿化工程,创收1亿多元,弥补治沙资金不足,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改革发展之路,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极大地改善了林场生态环境和全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他成功组织实施了6个外援治沙项目,为我国林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探索了一条新路。目前,林场固定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300万元,林木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500万元增加到3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了“山上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72.王启民

男,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现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1961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坚定“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使大庆油田实现了3年含水上升不超过1%,与国家审定的开发指标相比,5年累计多产原油610多万吨,增收节支150亿元。4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了油田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了40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他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73.王进喜(1923-1970)

男,汉族,甘肃省玉门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的称号。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树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仍然关心着油田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病逝时年仅47岁。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74.王顺友

男,苗族,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

王顺友担负着从木里县城到倮波乡邮路的投递工作。这段马班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山高路险,气候恶劣,有时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由于投递路线长,他一年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奔波在邮路上,饿了就吃几口糌巴面,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困了就睡在荒山岩洞。但他仍然坚韧执着、乐观向上,唱着自编的山歌,一丝不苟地勤奋工作,年年出色完成投递任务。24年来,他在雪域高原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24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热心为农村发展经济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甘愿贴钱、甘愿吃苦。多年来,王顺友成了邮路沿线百姓联系山外的纽带。他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人生追求,受到当地藏族同胞的衷心爱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75.王淦昌(1907-1998)

男,汉族,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著名核物理学家。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1年,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3年到1956年,他领导建立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1年开始,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4年,他独立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成为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新领域。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等一起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国家制定了“863”计划,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76.邓平寿(1956-2007)

男,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30多年中,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发农村特色产

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他带领干部职工多方筹资,组织群众硬化了48条108公里村级公路,还在各村建起标准卫生室。他聘请专家传授技术,发展壮大柚子、蚕桑等支柱产业,全镇蜜柚和蚕桑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他任虎城镇主要领导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多;农民纯收入增长5倍,达到3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成为重庆最早实现“自来水、电、电视、程控电话、硬化公路”五通的乡镇。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出差时总是住最低标准的房间,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肿瘤,手术后6天就回到镇上,在寝室里边输液边工作。2007年1月下村检查工作时,他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症胰腺炎倒在了工作第一线,于2月不幸去世。2007年,他被重庆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

177.邓亚萍

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出生,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国乒乓球女队原队员,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9年,邓亚萍进入国家乒乓球队。在国家队期间,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训练,总是超额完成规定训练任务,平均每天增加训练量4小时。在练习全台单面攻时,她在腿上绑沙袋,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发”,她每次都是全神贯注,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次训练下来,汗水都湿透她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浸湿一片地板。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从颈部到脚踝,她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腰肌劳损、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骨刺,这些伤痛,她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忍着,痛得厉害就打一针封闭,有时脚底磨出了血泡,流出脓血,她仍坚持练、接着打。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在乒乓赛场上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绩。1989年至1997年间,她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4项奥运会冠军,其中获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双料”冠军。从国家队退役后,她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北京申奥活动,并出任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178.邓建军

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现为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邓建军是当代产业技术工人的突出代表。他中专毕业后继续刻苦学习,研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知识积累使他成为工厂技术骨干。当公司进口的外国设备发生故障时,他带领工友们认真研究设备原理,破解了一道道外国设备维护运行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目前,公司有效应用了世界牛仔布18项最新技术中的15项。他敢于对进口设备进行改造,经改造后的外国设备,操作程序简单,与同类进口设备相比,更具可操作性,部分功能超过了同类进口设备,更符合中国的生产实际。他敢于创新,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他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他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技术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停车这一技术难题。20多年来,他参与公司的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其中,独立完成150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79.邓稼先(1924-1986)

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

社员。生前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80.丛飞(1969-2006)

原名张崇,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怀着诚挚的爱心,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认养资助一批批辍学儿童。十多年中,他先后资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但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加入深圳义工联10年中,他义工服务时间超过6000多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占演出总量的一大半。2006年4月20日,曾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的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而病逝,年仅37岁。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丛飞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首届中华慈善奖。

181.冯理达(1925-2008)

女,汉族,安徽省巢湖市人,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

冯理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从1949年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起,数十年如一日坚信党的领导不动摇。她热爱祖国,作为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女儿,广泛联系海内外爱国人士,努力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热爱军队,竭诚为官兵服务,经常深入军营巡诊、调研和授课,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热爱岗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

队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她热爱人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的20年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她先后无偿为灾区群众、癌症患者和孤残儿童捐助钱物达300多万元。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和白求恩奖章。

182.包起帆

男,汉族,浙江省镇海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包起帆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结合港口生产实际,开展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的研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抓斗大王”。进入新世纪,他又领军发明了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革命”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他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2006年5月,在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获得4项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20多年来,他与同事共同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3项获国家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他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航运界在领衔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他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3.史光柱

男,汉族,云南省马龙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82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

史光柱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上8处受伤、双目失明,仍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任务。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依靠顽强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史光柱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小草》走进千家万户,并多次在全国作事迹报告,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杰出青年。1986年,史光柱被特招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他坚持文学创作,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17次。诗集《我恋》获广东省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获深圳大鹏文学奖,《眼睛》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奋发文学进步图书奖、云南省第二届文艺文学类一等奖。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年来,他还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帮助千余名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

184.史来贺(1930-2003)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史来贺在长达51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刘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上任伊始,他就带领刘庄人战天斗地,用了20年时间,把刘庄750多块凹凸不平的薄地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技术,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他带领群众先后兴办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制药厂等企业,用他的无私

奉献、廉洁奉公,带出了好党风、好村风、好民风,使刘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他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搞农业,他与群众一道起早贪黑,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市场调查,组织论证,搞试验,攻难关,呕心沥血。刘庄的每一块田地、每一个企业,刘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5.叶欣(1956-2003)

女,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叶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急诊科工作20年,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担负了接诊非典患者的任务。面对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非典患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她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当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来,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艰难的工作争着干,最危险的活抢着做。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机会,她几乎包揽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染上了非典型肺炎,后因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凌晨逝世,年仅47岁。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际南丁格尔奖章。

186.甘远志(1965-2004)

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

甘远志从事新闻工作18年,尤其是2001年6月调到海南日报社后,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精神,采写了许多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他仅在海南日报社工作的1000多个日子里,采写的稿件达1000多篇。他的作品如《碑,是人民树的》、《洪灾区采访记》、《南充发生五・二三严重事件》、《海南铁路百年梦》、《掌声,15次响起》等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好新闻,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他的敬业精神在新闻界有口皆碑。他本来是可以坐办公室的,却要求到最偏僻落后地方驻站采访。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鲜活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前是报道空白的领域,他挖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以前少有问津的部门,却被他跑成“热门”;枯燥的、难采访的题材,难出稿、别的记者不愿跑的部门,成了他报道中最活跃的领域。不是新闻的,拿钱买不动他;该监督批评的,恐吓拦不住他。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

187.申纪兰

女,汉族,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现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西沟村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

1952年春,申纪兰带头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社里劳动,在一个封闭贫瘠的小山沟带领广大妇女和男村民开展劳动竞赛,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里,她带领西沟群众在荒山上造林25000亩,在干石河滩上筑坝7座、闸谷坊800余座、造地900亩,营造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开发了一块块肥沃良田,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以来,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焦化厂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有西沟特色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把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她是第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8.白芳礼(1913-2005)

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

白芳礼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后进入天津市河北运输场工作。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为了梦想,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在里面住了5年。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相当于蹬着三轮车绕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俭朴,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已经81岁高龄的白芳礼硬是把自己两间老屋给卖了,又贷款成立“白芳礼支教公司”,挣得的利润全部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几年来,他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的默默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89.任长霞(1964-2004)

女,汉族,河南省睢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任长霞做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

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案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人,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坚持定期接待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查处信访积案,3年中共接待群众信访3000多人次,使400多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她维护群众利益,要求公安工作从老百姓关注的事情做起,她走遍了登封市农村的千家万户,走到哪里就把公安干警的义务和责任履行到哪里,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登封市社会治安。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她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190.刘文学(1945-1959)

男,汉族,重庆市合川区人,少先队员。生前系重庆市合川区(原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双江村小学学生。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他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先后当选为小队长、中队长。他时刻牢记“我们全国各地的小孩子,都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以刘胡兰、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见事情败露,拿出一块钱想收买刘文学。面对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高声叫道:“不要你的臭钱!”随即,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荣学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并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当年,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组织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3年,国家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

191.刘英俊(1945-1966)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44部队重炮连战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