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潍坊职业学院:立足区域 融入地方

2009-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志梅 维富 我有话说

作为山东省潍坊市唯一一所市属高职院校,潍坊职业学院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该院党委书记王维盛说:“这与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形成互动发展共识――立足区域

“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赢支持”。服务地方既是地方高职院校的份内之责,又是地方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赢得最佳的发展环境,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潍坊市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规划发展的半岛城市群八城市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向农业国际化发展、建设工业强市的进程中,亟待培养一大批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潍坊职业学院从2003年由原昌潍农校和潍坊市职工大学实质性合并以来,提出了“立足潍坊、辐射周边、面向全省、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思路,发挥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研推广、职业培训等综合优势,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送人才、送技术、送成果。

近几年,学院又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决定》以及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等一系列文件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明确提出了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要站在一个高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对接企业

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所急需的学科专业,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支柱产业的“零对接”。

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上,学院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在农科上创特色,积极改造传统农科类专业,撤消了2个生源逐年萎缩的农口专业,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及时修订,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涉农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另一方面,学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新上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10多个工科专业,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一些新上专业已逐步发展为学院的拳头专业,譬如化学工程系结合潍坊市原盐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海洋化工发展潜力巨大的实际,设立了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对口专业,海洋化工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学院初步形成了以农林、机电、信息、化工、商贸等为主体的专业群体,基本实现了与潍坊市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良好对接。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根据地方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人才种类和规格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园林技术专业实施了集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蚕桑技术专业实施了三阶段、三穿插、三循环产学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实施了“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认证体系课程嵌入,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先后有5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和素质大赛中屡获佳绩。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融入地方

高等职业教育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就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与企业合作中实现互惠共赢。学院每年定期召开信息类、机电类、农业类等各专业类群的校企合作恳谈会,广泛听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大型国企联姻。主动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联系,与福田雷沃重工、潍柴动力、山东海化等多家大型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用工需求,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出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企业的仪器设备、实验装置,为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适销对路”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达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校企“双赢”。

与著名民企嫁接。学院广泛与山东广通、寿光德农等几十家民企开展合作。合作过程中,注重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为导向,与企业科技人员组成科技研发组,以实习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参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使师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应用知识相结合。

与外企公司牵手。相继与荷兰的瑞克斯旺、韩国北欧来福、以色列的海泽拉等多家外企公司进行了合作,引入企业先进的设备、技术、理念,把外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合作为企业解决部分技术和人才问题,不断满足外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实现了校企零距离“无缝对接”,为未来岗位的“零适应期”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1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学院和企业互相促进,良性互动,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学生的就业率也稳步提高,“职业素养高、上岗时间快、实践技能强”成为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化学工程系2005级学生张彩虹在山东日科化学集团顶岗实习期间,不到一个月,就打破了企业不足半年不能带学徒的规定,带出了4个学徒工。2009年,全国五百强企业――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120名高职毕业生招聘计划,我院毕业生就有56名。部分专业出现了未出校门就被“预订一空”的喜人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当前部分地区行业出现的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