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在大学图书馆里排着长队等待借书还书的恼人情景?你是否有过在某个想借书的夜晚却错过了图书馆开放时间的无奈经历?但是,在深圳,这样的烦恼和不便已经成为历史。一种由文化和科技嫁接而诞生的号称“第三代图书馆”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将在传统的图书馆业界掀起一场革命,将人们对“图书馆”的概念来一个全
市民身边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深夜十一点钟,即使是夜生活热闹的深圳,马路上和小区内也已经夜阑人静,家住益田村的中学教师蔡先生,捧着两本书轻快地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楼下就静静地躺着一台六米见方的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他将看过的两本书往机上张开的“嘴”里喂进去,然后轻按键盘,从图书服务机的“嘴”里便吐出了两本他要借的图书。整个借书还书的过程不到两分钟。
“没有这个自助图书馆以前,我们借两本书至少要花二三个小时。现在我们小区的居民借书还书可方便了,一切都可以在家门口搞定。因为我们身边有了一个永不闭馆的图书馆。”蔡先生对记者乐呵呵地介绍说。
蔡先生讲的这种自助图书馆,全名叫“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它们是深圳这座“图书馆之城”的一道独特风景。
无人值守、24小时服务、谁都可以借阅,这样的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领域也无应用先例,它既是深圳自主创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文化惠民工程。该项目今年10月获国家第三届“文化创新奖”,并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什么是“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这是一个以人文关怀为主导,将第一代纸质图书馆和第二代电子图书馆用科技力量完美结合的“第三代图书馆”。该系统主要由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图书馆监控中心和物流管理系统等三部分构成,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目前分布在深圳市各个社区、商店、街头的40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
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图书馆的一个自助图书馆前,想体验一把自己借书的过程。记者还未办理借书证,怎么办呢?很简单,只需要持第二代身份证在自助服务机上扫描一下,再将100元押金塞入机器,便可获得一张借书卡,整个过程仅需10秒钟。
这台占地约6平米的自助图书馆容纳了400本图书。读者只要在操作台上输入图书的架位编号,书架便迅速转动起来,最快只需16秒图书便转到出口,读者将其取走即完成了借书过程。还书更方便,把图书塞进图书口,等机器确认完还书信息即可离去。如果你要借阅的图书服务机上暂时没有,你只要在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中查到并提出预借请求,等通知来取就可以了。
如果你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台简单的藏书400册的自助“借书机”,那就错了。原来,自助图书馆并非一个孤立的服务终端,而是与深圳图书馆的庞大资源实行了联网。当记者随同工作人员参观了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后台之后,才看到了“自助图书馆”的全部真面目:一面约15平米见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反映每台自助图书馆借还书实时情况的超大液晶显示屏。工作人员时刻监控着每个自助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办证情况等信息。当某个自助图书馆的藏书不足、遇到故障或遭到破坏时,相应的区块就会亮起警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后台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以保证自助图书馆的全天正常运行。
深圳为何要开发自助图书馆呢?深圳图书馆馆长吴?告诉记者:一句话,就是为了满足读者公开、方便、免费阅读的需要。深圳人爱读书全国闻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深圳图书馆都会“爆满”。日均近万人的入馆人数,使深圳新修建的图书馆的接待能力已经完全“饱和”。另外,读者如果要到图书馆借书还书,往往路途上就要折腾几小时。
吴?还告诉记者,正在全力打造“图书馆之城”的深圳,仅目前深圳图书馆的藏书就达300余万册,每年还以30万册的速度在增长,至2010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将递增至1800万册。如何将这样庞大的图书资源送到市民手中,让图书资源真正流动起来?这的确是个难题。因此,无论是读者还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在呼唤产生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研制和诞生,为解决这道难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据了解,自助图书馆自2008年4月投入运行以来,截至2009年10月底,已累计办理读者证1万张,服务读者50多万人次,共处理文献100多万册。在未来的一年里,深圳的自助图书馆将由目前的40台增加到300台。届时,只要是居住在深圳的居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享受到借书读书的乐趣。
“文化”携手“科技”实现的革命
不少参观了深圳自助图书馆的专家认为,自助图书馆的有效应用是对传统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创新与革命。
首先,这是一场图书馆建设模式的革命。自助图书馆建设成本低,部署灵活,设备生产仅需一周,布点吊装最快一天完成。吴?馆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图书馆,光是找个100平米的房子都要花费不少资金。而一台自助图书馆成本约40万元,占地仅6到10平米,而且不需要专门找地,街头、企业、商店、社区内都可以找到边边角角的空间设立自助图书馆。维持一个图书馆的费用与维持自助图书馆的费用更相去甚远。”因此,吴?认为,自助图书馆是一种节约型、经济型、方便型的模式,它代表了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其次,这也是一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命。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是在规定时间、地点完成规定图书借阅服务,而自助图书馆却把服务延伸到市民家门口,而且昼夜服务。免除了读者借还书的劳累之苦。
这更是一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革命。传统图书馆靠人来管理,自助图书馆却是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管理。自助图书馆网各服务机与深圳图书馆之间通过搭建专用通讯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交互,使服务机的设备运行状态、网络与服务情况、资源状况及时反映在深圳图书馆监控中心,保证了资源的及时补充、设备的及时维护,而图书物流则以招标的形式选择专业物流公司承担。利用科技的力量,40台自助图书馆平均文献处理量在10万册以上,一年超过120万册,远远超过了一个中等规模图书馆一年的文献处理量。
深圳能够成为世界上首个推出自助图书馆的城市绝非偶然。
世界上的大多数著名图书馆都是以藏书丰富、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而深圳图书馆创办于1986年,是一座“80后”的年轻新馆。怎么才能做到后来居上,成为与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匹配的大馆、强馆呢?吴?表示:“我们选择了‘科技立馆’之路,深圳图书馆从建立那天起,就把依靠科技创新图书馆事业作为立身之本。”
23个春华秋实,23年孜孜探索,如今深圳图书馆的科技应用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图书馆行业的前列,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是众多图书馆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其中值得一提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亦称“电子标签”(英文缩写称“RFID”),该技术较多使用在物流等领域,在国内图书馆领域应用尚无前例,深圳图书馆率先将此项科技引入文化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图书馆的智能管理系统和自助服务模式的创新。据吴?介绍,RFID技术使得在原来管理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难题,如文献定位导航、减少错架乱架、实现精确典藏都得以实现,“原来的图书识别就是根据书的条码,查书、借还书必须扫描条码才能进行识别,RFID技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不需要扫描就能快速而且精确地识别图书。”
吴?认为,RFID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实现读者的自助借书和自助还书。正是有了RFID技术为基础,才能顺利实现自助图书馆这个产品。
自助图书馆将在全国推广普及
“自助图书馆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真没想到现在自己家门口也有了”“书送到家门口,不看书都不行了!”在深圳图书馆的网站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留言。
一位来深圳打工的小伙子说:“本来觉得深圳工作生活压力大,打算回老家。但看到深圳连街头都摆了自助图书馆。我感到了这座城市的可爱和人文关怀。我觉得还是留在这座城市好。”
据统计,从2008年4月到2009年10月,有73000多人、计515000人次的读者在自助图书馆享受了它的服务,同期深圳图书馆在馆借还书读者174000多,表明约有42%的读者选择自助图书馆服务方式。
深圳的图书资源通过自助图书馆也流动得更快了。据统计,在深圳图书馆为自助图书馆调拨的19500册藏书中,以前没有借阅记录的7447册图书重新被利用,激活馆藏达到38%,充分挖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价值。
据今年深圳图书馆开展的一项调查统计,84%以上使用过自助图书馆的读者,对自助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均表示满意,72%的读者认为自助图书馆的投放改变了其传统的获取图书的方式;44%的读者平均每周至少一次以上使用自助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以科学态度探索创新的精神和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广大市民、广大读者的肯定。
目前,北京、上海浦东、西安等地都已经引进了该系统。几天前,文化部还在深圳召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全国各地的文化局局长和图书馆馆长都聚集深圳,参观和体验了深圳自助图书馆的神奇和美妙。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在现场会上表示,自助图书馆在深圳的出现,与深圳的城市气质、文化土壤、文化发展战略密不可分。今后深圳将继续完善和提高自助图书馆服务,加快各级图书馆的技术升级、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服务进度,建成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真正实现全市图书馆互通互联、没有边界的理想状态。
参加现场会的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认为,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实践证明,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是深圳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大动力。而自助图书馆是深圳在大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进程中的创新产物,它的出现,扫除了图书馆服务的盲点,是借助新技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一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