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粤东新馆无奈离去

1998-09-25 来源:生活时报 记者张捷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 记者张捷报道:专家们的紧急呼吁未能使粤东新馆免遭此劫。停顿了三两天的拆除工作于9月23日又重张旗鼓。所幸在本报的“提醒”之下,北京市菜市口大街工程指挥部已与宣武区文物局签署了一份《关于对粤东新馆易地迁建保护的协议书》。

据了解,9月18日开始拆房时,文物部门并不知情,双方也未此签订协议。有关人士介绍,即使文物部门同意易地迁建,在实施之前也应就此先签个协议把以后的工作安排落实好,对此国家是有明文规定的。

根据9月22日双方签署的协议,粤东新馆将“先拆除,后易地迁建”。协议要求,拆除时必须在文物部门监督下实施,并将原建筑构件编号由工程指挥部妥善地保存。

迁建地点拟在粤东新馆西院的北部,复建时间3年之内。设计施工、迁建费用均由该工程指挥部负责。

9月24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粤东新馆,看到院内已是一片狼藉。正房的屋顶变成了一片天空,屋后散乱地堆着拆下来的梁和檩条,未见什么编号。还是那几个民工正忙碌地揭着东、西房的瓦片,其中一个工人告诉记者,瓦片还是归他们。院内忙着搬家的几位老师则说,昨天文物局的人来拍了张照片,指导了一番,然后工人们很快就把屋顶掀掉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小院很可惜,因为“跟其他那些实际已变了大杂院的会馆、故居相比,粤东新馆其实最有价值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可也拆得最顺利。”其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半年来,有好多人来过,清华的、北大的。还有一个政协委员,曾坐在院里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挺痛心的样子,可能呼吁了也没用。”他又指着一棵古槐说,“这棵树看来也保不住了。”记者看到,树上挂着“BO1874”的小铁牌,看来是棵有“户口”的树。这位老师还介绍说,当年康有为亲手栽下的紫藤已被迁移到某中学。一棵果实累累的柿子树正横尸院中,看门的老者对记者说了一句:摘吧,摘吧!

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将在两天内拆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