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志愿军战歌》诞生记

2007-08-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麻扶摇,黑龙江绥化市人,1927年3月出生,1947年2月入伍,抗美援朝战争时担任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他还有一个身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在第二炮兵保定干休所内,记者见到了麻扶摇。

“军人只有一手准备”

1950年,麻扶摇所在的四野炮兵部队一师

,从湖南调到北大荒搞生产。这支队伍当时的口号是:为生产万吨黄豆而战斗。麻扶摇和他的战友们认为,天下太平了。他的父亲带着未过门的儿媳妇来到部队,催促儿子“该把事办一办了”。正赶农忙的麻扶摇让他们先回去,秋收后再来。

然而,还未等到收获的季节,官兵们就奉命准备开赴战场了。这年7月,麻扶摇所在的部队被调派到丹东镇守边防,编入东北边防军。

“战马改成了耕马,装具改成了农具,当部队宣布临战集结时,许多炮手连瞄准技术都忘了。”回忆起当年的情况,麻老坦言,部队的情绪其实并不高。他说,只有打过仗的人,才真正懂得和平的价值。在丹东,部队一边搞军事训练,一边做形势任务教育。

麻老说,其实这工作也好做。跟战士们说清楚了,美国打朝鲜,我们不能隔岸观火。“救邻自救”,等烧到家里再救就晚了。在部队开赴朝鲜前宣誓时,士气已是空前高涨。谈到这点,麻扶摇动了感情:“我们常说凡事要有两手准备,但是军人就只能有一手准备,那就是:服从命令,保家卫国!”

出征前夜,被战士们的昂扬斗志感染的麻扶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就着昏黄的油灯,在被窝里写了一段出征誓词: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写完这几句话,我钻进被子马上就睡着了,就像了了桩心事似的。”他没有想到,这首“诗”后来几经修改和谱曲,在几个月中迅速流传开来,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

第二天,麻扶摇用这一首“诗”换掉了原先的出征誓词,写在黑板上进行了宣读,战士们齐声叫好,一致认为这首诗写出了全连共同的心声。

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麻扶摇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当时,5连有一位文化教员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1950年10月底的一天,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了鸭绿江。“让我惊奇的是,后面来的一支支后续部队,都是唱着这首歌,走上了战场”。

原来,在部队入朝作战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时,在连队黑板报上发现了这首诗,略作改动后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了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很快就谱了曲,这才是我们后来所听到、熟悉的曲调。而当时的词作者的名字,标注的还是“志愿军战士”。

1953年,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为了给作者颁奖,有关部门几经周折,终于从志愿军炮兵某团寻到了他。此后,各种报刊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一律改署为“麻扶摇”。

解放后,麻扶摇曾多次回过东北老家,但却从未提过自己和这首歌的故事,家乡父老至今不知他是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文汇报》7.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