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如:这两年我注意到《钟山》杂志有些文学批评开始趋于“尖锐化”,你们杂志以前是以编发创作为主的,这次却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平时难见到的尖锐批评文章。作为《钟山》的执行主编,你是怎么想的?
贾梦玮:去年以来,《钟山》杂志的“河汉观星”栏目先后批评过的作
朱小如:我注意到这些批评家的年龄要比作家小,你是有意挑选的吗?当然年龄小可能锐气就足。
贾梦玮:的确如此。这些作者都是我们事先经过协商确定的,甚至有的写作大纲,都是有编辑参与的。作者除了必备的一些素质外,还必须增加一条:不怕得罪人。也有一些批评家婉拒了我们的邀请,他们不肯做这样吃力又很可能得罪人的事儿,都是文坛中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做人难哪。
文坛多的是分析来分析去不加价值判断的兜圈子批评,多的是为著名作家“树碑立传”的文章。大家都说真话的时候,才可能有一个平衡的文学生态。(《羊城晚报》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