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的理论很深奥,但是禅学运用在生活当中,却是充满了生机活趣。”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以一事一理的方式阐述佛理的深刻。
饿了吃饭
有人问大智慧海禅师,什么是“修行”。禅师说“饿了
吃饭,困了睡觉。”其人不解:“别人不也是一样,饿了吃,困了睡吗?”禅师解曰:因为凡人吃饭时不肯吃饭,想这想那,千般计较;睡觉时不肯睡觉,梦这梦那,颠倒梦寐。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只是睡觉。
幼时,我们与世界浑然一体,长大以后,我们刻意专营,失去了本我,因此,要想获得开悟,就一定要放下,用原有的、平凡纯朴的心去吃饭、睡觉、工作。
担起责任
枯木禅师,面对供养他的妙龄少女的投怀送抱,表现得战战兢兢,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之心;老和尚背少女过河,小和尚不解,质问师傅为何近女色。老和尚笑说:“我早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把她抱在心里呢?”
禅宗经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能舍才能得。舍去的是妄想,得到的是智慧。因此,“放下”,并不是枯木死灰,并不是逃避责任,缺乏承担。修行达到枯木禅师的地步,已是相当高深,但不是最彻底的境界。必须枯木逢春,枯木生花。而老和尚正是用其智慧和大爱的心帮助世人。
改变态度
一位美丽的女孩遭到情人抛弃,跑到禅师面前哭诉生活的不幸。禅师则说,在你没遇到他之前,你的生活不也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你那时候能无忧无虑,开开心心,而现在却这样呢!有相遇,就有离别;缘分到了,你们在一起,缘分散了,你们分开。你为何不能继续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呢?
要善用我们的智慧去转化万物。你改变不了环境,但能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羊城晚报》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