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于饮食也很有见地,最早提出了关于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观念。
食无求饱: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讲究饮食卫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许多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阐述精辟,见解独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鱼馁而肉败不食。”鱼和肉都腐烂变质了,不能吃;“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臭恶不食。”色味不好,不吃;“不时不食。”如果不是进餐时间,不吃;“沾酒、市脯不食。”集市上买来的酒,多有掺水掺杂质的;买来熟肉熟菜,往往不清洁卫生,都不能吃。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饭应以主食的谷物为主,吃肉佐饭,要使肉与饭有一个适应的比例。肉太多,饭太少,油腻腻的,是肉气胜于饭气了,也不相宜。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不说话,睡觉时也不说话,这很符合卫生原则。
讲究饮食艺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主张吃饭时,食品尽可能做得精细;烹制时,肉要切得细致。孔子“食不厌精”的饮食观,是他对中国饮食文化创建的一个贡献。
(《杨力讲饮食与营养》 杨力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