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梁漱溟的学术基础

2009-07-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做学问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准备,即所谓“学术基础”,或者说“知识结构”。与梁漱溟同时代的学者,私塾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共同起点,都是从四书五经中背出来的。但梁漱溟不一样,其成长经历与同辈学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

梁漱溟5岁开蒙,读过《三字经》和《百家姓》后,就在接着要读四书五经的当口,赶上了

变法维新。思想开明的父亲梁巨川本来就不赞同儿童读经,此时借“停科举、废八股”之机,便断了儿子的读经之路,让他看《地球韵言》。此书的内容,多是一些欧罗巴、亚细亚、太平洋、大西洋之类,说的是世界大势。第二年,北京出现了第一个“洋学堂”――中西小学堂。梁漱溟便被送到这里读书。后虽因社会动荡,他转过几次学,11岁时还曾回家请先生教读一年,但仍不习四书五经,而是读小学课本。梁漱溟曾回忆说:“我对于四书五经至今没有诵读过,只看过而已。这在同我一般年纪的人是很少的。”1906年,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1911年毕业于顺天高等学堂。这是他最后的学历。

梁漱溟曾说:“我的自学始于小学时代。”在同龄孩子死背四书五经的时候,他却能津津有味地看一些课外读物――《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这类不为当时社会主流观念所接受的读物,却成就了梁漱溟的自学基础。

在中学时代,梁漱溟依然不看“正书”而读报。正因如此,梁漱溟与那些“国学大师”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他们是先打基础,然后专心问学,梁漱溟则说:“我本来无学问,只是有思想,而思想之来,实来自我的问题,来自我的认真。因为我能认真,乃会有人生问题,乃会有人生思想、人生哲学。”他颠覆了治学之路上的某些铁的定律,这是尤其发人深思的。

(《中华读书报》6.24刘仰东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