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翻译家的位置

2009-12-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杨宪益先生去世了,多少年背负沉重的犁头,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果实。

杨先生曾给我看过他手写的一份自述。他说,他这一生治学荒疏,没有搞过什么像样的东西,只是做了几十年的“翻译匠”而已。这番话也许不能仅仅看作是自谦。记得董乐山先生也讲过类似的意思:一生笔耕,从笔尖下泻出的字数何止千万,但都是为人

作嫁。难道他们都在后悔当初的选择,如俗话所说,“好牛不拉犁”吗?

我们这个社会,更看重那些高头讲章(不管里面有没有真学问),而往往忽视翻译家的作用。例如,教育部门有个可笑的规定,翻译文学名著或学术专著不能算“科研成果”。然而,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缺少了这个中介,中国文化走入不了异域,异域文化也无法与中国人结缘。它是文化交流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给翻译家以应有的位置,结果就是,劣质翻译充斥于市,人的精神和人的教养得不到好的滋养,更加糟糕的是,对异域文化的误读大量出现。

(《南方周末》11.26 胡泳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