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4-02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国家宝藏

    ●国之重器,不可轻示与人。由此,特立华屋、广辟静室,筹备经年,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始能藏五千年之悠远。

    ●中华之宝,汇于一地并免费参观,观者当敬畏,当细观,当叹息,当静思。敬畏历史磅礴底蕴,细观大师天工造化,叹息国宝坎坷身世,静思文明何以传承。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与最厚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和最昂贵的金缕玉衣,一同并称为国家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这尊青铜大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单是出土后数十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劫难,就可称一段波澜壮阔的硝烟中的传奇。

    一劫:钢锯、大铁锤“招呼”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据吴培文老人回忆,3月的一天,吴培文的叔伯哥哥吴希增在野地里探宝,探杆探到13米时,碰上了坚硬的东西,拔出来一看,头上带着铜锈。

    当晚,他们找了十七八个人,趁着夜幕动工挖掘,为了防备日本人发现,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第二天晚上,挖掘队伍扩大到40多个村民。连挖了三个晚上,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正是震惊后世的青铜器国宝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后,秘密运回村中,暂时埋到了吴培文的院中,用柴草伪装好。可很快就有人走漏消息,向驻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报告此事。黑田荣很快就来了吴培文家,大鼎落入了当时侵华日军的眼中。

    日本人走了,吴培文他们的心也提起来了,再留着鼎,可能性命难保。一番商量后,他们找来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货”,打算卖掉。肖寅卿来了后,出价20万大洋,却要求将大鼎分割成几大块装箱。

    据文物资料记载,农民们还真用钢锯、大铁锤,趁着夜深人静分割大鼎。虽然是受了20万大洋的诱惑,但毕竟越砸越觉得作孽,吴培文阻止大家再砸下去,大家横了一条心,决心要把大鼎好好保护起来。

    二劫:日军抢走了赝品

    之后,日本人连续派兵进村搜宝。第一次,日军100多人将吴家大院翻了个底朝天。日本人走后,吴培文将大鼎转移到了自家马棚地下。

    第二次,日军来了三辆大卡车,一进村,就架起了机关枪,吴培文急急忙忙检查了马棚的伪装,又泼了些泔水,成功混出了日军包围圈。一直在村外待到天色擦黑,吴培文听到了日本人收兵的哨声,他立刻跑回家,直奔西屋马棚,谢天谢地,大鼎仍在。

    这之后,吴培文花20块大洋从古玩商处买了一个青铜器赝品,藏在自己家炕洞里。不久以后,日本兵和伪军又进村了,直扑吴家后院,扒开吴培文的睡炕,抢走了那个青铜器赝品。

    但日本人仍旧盯紧了吴培文的行踪,要继续搜捕他。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将大鼎秘密托付给自家兄弟,远离家乡避难,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安阳。

    三劫:大鼎未启运 南京已解放

    大鼎在吴家地下无风无浪地藏了八年。1946年6月,时任安阳县古物保存委员会主任陈子明和国民政府安阳县县长姚法圃带着一班警察,将大鼎从吴家大院东屋挖了出来。

    据史料记载,当时大鼎被运到安阳县古物保存委员会,当地百姓争相参观。

    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展出,据记载,蒋介石曾亲临参观,大鼎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尚未启运,南京已经解放。后母戊大方鼎终于留在内地。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大鼎随即移居,成为镇馆之宝。

    2005年,大鼎回归安阳“省亲”,已经85岁的吴培文在殷墟门口,时隔59年终于再次与大鼎见面——“分别时兵荒马乱,再见时国富民强”。那一天,作为大鼎的发现人和保护人,他被特许可以抚摸大鼎。

    为何以前要姓“司”?

    公开报道指出,“司母戊鼎”的命名,据考应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但有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

    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外卖骑手强制休息,权益该如何保障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立足中国实际开展农村社会学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