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5-07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纳粹德国为什么没能造出原子弹?战后,几乎所有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的确,希特勒的犹太政策赶走了国内几乎一半的精英,纳粹上台的第一年,就有大约2600名学者离开了德国,四分之一的物理学家从德国的大学辞职而去。轴心国流失了27位诺奖获得者,但德国凭其惊人的实力仍保有对抗全世界的能力。

    战争刚一爆发,德国就展开了原子弹的研究计划。然而,事实却是,德国没能造出原子弹,甚至连门都没入。自1942年起,德国似乎已经放弃整个原子弹计划,而改为研究制造一个提供能源的原子核反应堆。主要原因在于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的总负责人海森堡向军备部长报告说,铀计划因技术原因短时间内难以产生任何实际的结果,造出原子弹不大可能。同时,海森堡又使其相信,德国的研究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由于当时战事紧迫,德国的研究计划被迫采取一种急功近利的方略,所有不能在六周内见效的计划都被暂时搁置。于是,希特勒明确:对原子弹不必花太大力气,不过既然在这方面仍然“领先”,也不妨继续拨款研究下去。

    出人意料的是,海森堡为“继续研究下去”所申请附加的预算只有35万帝国马克,近乎杯水车薪。

    1944年,纳粹秘密警察首脑希姆莱重新注意到原子弹计划。他下令拨款,推动原子弹的研究,可惜彼时战争已进入尾声。

    1945年5月7日,德国投降。包括海森堡在内的10位德国科学家被盟军抓住并秘密送往英国关押。

    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来,令这些科学家十分震惊。以德国科学家一贯的骄傲,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是绝对无法接受的。还在监禁期间,广岛核爆后的第三天,海森堡等人便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声称:1.原子裂变现象是德国人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1938年发现的。2.直到战争爆发,德国才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小组。但从客观条件来看,德国并无造出原子弹的可能。因为,即使技术上存在着可能性,仍然有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需要更多的重水。

    海森堡声称,德国科学家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原子弹所引发的道德问题,但对国家(不是纳粹)的义务又使他们不得不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他们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制造的难度,并在1942年使高层相信原子弹研究没有实际意义。

    这种说法不仅让德国人保持了科学上的优势,又捍卫了道德上的制高点,可谓两全其美。

    然而,参与美国研制原子弹计划的重要领导人古德施密特却认为,海森堡纯粹是在胡说八道。由于古德施密特地位特殊,手里掌握着许多资料,甚至包括德国的秘密报告。他指出,1942年海森堡的报告说难以短期制造出原子弹,根本原因是德国人算错了参数,他们真的相信不可能造出它,而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而与纳粹虚与委蛇。

    战后在西方流传着一种对海森堡的厌恶情绪。当海森堡访问洛斯阿拉莫斯时,那儿的科学家拒绝同他握手,因为他是“为希特勒制造原子弹的人”。

    在海森堡心中,盟军的科学家比自已更应在道德上予以谴责。但在后者看来,只有为希特勒制造原子弹才是邪恶的,而以消灭法西斯为目的研究这种武器,便代表了正义的立场。

    海森堡在1942年意识到以德国的环境来说分离铀235十分困难,但这不表明他确切地知道到底要分离多少铀235。事实上,有证据表明,海森堡在1942年认为至少需要几吨的铀235才能造出原子弹。但其实,只要几十千克就足够了。

    至于反应堆,其实石墨也可以做很好的减速剂,美国人就用的石墨。可当时海森堡委派波特去做实验,他的结果错了好几倍,显示石墨不适合用在反应堆中,于是德国人只好在重水这一棵树上吊死。

    照此看,德国人当年在理论和实验上都错了。

    (人民网 5.3 临川之笔)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集采目标应是实现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