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5-07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历史名城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这座30万人口的城市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来到萨拉热窝的客人,不妨前往布特米尔村,参观一下那里的“地道博物馆”。1992年3月,波黑境内塞族军队与穆斯林武装同室操戈,兵戎相见。从1992年4月至1996年2月,塞族军队将由穆族武装控制的整座萨拉热窝城市围困了1425天,每天平均向城内发射329枚炮弹。萨市几乎弹尽粮绝,居民仅靠国际救援维持生存。

    1992年夏,穆族武装决定在由国际维和部队控制的萨拉热窝机场附近挖掘一条地下通道,以便与机场另一侧的穆族控制区连成一片,秘密运送人员与物资。为避开塞族武装的炮火袭击,地道口选在布特米尔村村民吉斯·科拉尔家的汽车车库里。从3月至7月,150人以极其简陋的工具,4个月内挖掘出一条720米长的地道。地道自机场跑道下方穿过,到达地面后与另一条长达数公里、一人多高的壕沟连接。从城内逃离的市民穿越地道后可迅速通过壕沟抵达安全区。在被围困的1400多天里,上万吨的军需物资、药品与食物通过地道送入萨拉热窝,数千名伤病员和妇女、儿童也是通过这条地道被转移至安全地带。最多时曾创下一天之内4000多人自地道进出的最高纪录。

    战争结束后,科拉尔一家把这条地道改建成私人博物馆后对游客开放。他们照原样恢复了一段地道,参观者可以从设在车库内的地道口进入,再从十几米外钻出。地道内昏暗狭窄,只有一人高,一些地段只能弯腰前行,支撑着洞壁的厚重支架东倒西歪,可以想象当年穿行其间的艰辛。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铸剑为犁,在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正如博物馆讲解员所说的,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恐怕有一点感受是共同的,那就是珍惜生活、珍爱和平,残酷的战争中没有赢家,只有数不清的战争受害者。

    (《光明日报》4.23 宋文富)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何时“下线”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坚持高水平开放,共促普惠包容的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