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5-07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矛盾体

    我的工作是将这个社会个体的痛苦剥开给世人看。然而于我来说,我接触的每一个人的痛苦都是活生生的,包括那些作恶的人,也有他们深刻的压抑和分裂。多写一个故事,似乎就多吸收一分他们的痛苦。

    李思坤,我的前同事,数年前离开媒体,去游学,然后开办一家心灵成长机构,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个世界至少有两种痛苦,一是肉身之苦,一是精神之苦。”李思坤解释。底层人民的痛苦,更多地由衣食住行、遭遇不公正待遇引起,他们需要知识分子救赎,需要有人设计一个美好社会的蓝图。但是,精英阶层对自身的痛苦却往往也失去了觉察,因由此,他们的救赎情结常常难以达到正向的力量。

    “一个内心纠结、人格冲突、不爱自己的人,怎么可能爱自己身边的人呢?怎么可能爱这个世界呢?这就是精英阶层的问题。所以,我从这里做起,对自己下工夫。”她把手放在自己的心脏部位。

    某个工作后痛苦的晚上,我读到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的幽径》中的一句话:我们所有的活动之下,深藏着对爱和爱的行动的渴求。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的快乐,与占有或拥有无关,甚至与理解也无关,而是发现这种爱的能力,和所有生命建立一种充满爱、自由即智慧的关系的能力。

    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静坐,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和多数人一样,我也希望弄清楚自己,学习“对自己下工夫”。尝试研读佛经,练习瑜伽,静坐。但时常屁股还没把坐垫坐热5分钟,大脑中就已经波涛汹涌,平素压到心里的情绪、念头如潮水般涌入,而我自己,则如同风暴中的小船,随时可能被淹没。

    阅读、听音乐、看电影、和朋友在一起,这些能缓解人的无聊和焦虑的方法对我统统失效。我是一名记者,我每周必须出外采访,面对恶性事件,并将它们记录下来,此外,我的日常生活,处于各种压力之下。

    经常是在暮色中开车回家,忽然升起绝念:不如一头撞倒在路边,了却这尘世之痛。也怪,每次阻止我的不是对父母亲的眷恋,更不是对他人、社会责任感的愧疚,而是一句话:这世的功课你没完成就逃了,下次还得重来。于是重新奋起,重返工作,重新找寻生命的意义,追问生命的本源。

    中国病人,被什么阻塞?

    我采访过的一个心理诊疗师,称自己天天和“中国病人”打交道,常有“进了疯人院”的感觉。他说,他曾以为只是少数人有心理疾病,后来发现,这更像一个群体性的心理失衡。

    制度只是表面的原因之一。这是我和这位诊疗师都赞同的观点。他认为,根子在于中国的集体无意识。仅重男轻女、孝道两点,就足以把这个社会的健康机能扭曲了一次又一次。女人数千年文明中都依附于男人,既无独立的经济地位,也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到了现代还有依赖的根儿。女研究生杨元元的母亲是个典型,透过女儿而活,终于导致杨元元不堪重负自杀。在他的解读中,不少男人也是病夫,恐爱、嫉妒,将女人视为工具和物品存在,自己也就不可能活在爱中。

    集体无意识导致的阻塞,在人与人间筑起了高墙,大家都恐惧把墙拆掉会伤到自己,于是每个人都在墙里面痛苦煎熬,却缩头缩脑,不敢往前迈半步。

    某种意义上,中国人患的或许是无爱的病?人与人之间的爱,因为太多的约束,被堵塞,无法流动。

    踏实生活,老实做人

    别忘了自己。我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对自己说。同时,观察着外界,也改良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仇恨运动的我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每日晨起必先练习半小时瑜伽;其他时间抽空静坐;随时观照自己的呼吸,察看身体和心灵之间有没有保持联结。

    有点效果,身轻如燕起来了;心像一个房间,大了敞亮了。社会黑暗面照旧揭露,不过心中有了一份包容感和坚定感。且越来越能做到随遇而安。

    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养成了适合自己关照内心的习惯。

    踏实生活,老实做人,更好地生活,才是人们最终要做的。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本科生与母亲同发论文,不怪人们敏感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论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