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5-09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试图自杀。在我国,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青壮年的首要死因。缘何如此?哪些人是具有顽固自杀念头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这类人群的自杀行为?

  长久以来,自杀研究者都倾向于研究那些使人们感觉想一死了之的社会因素和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确切地说,研究人员发现死亡的动机,无论是抑郁还是其他与生活环境相伴随的心理障碍,都只是自杀的部分原因。

  光有死的想法并不足以导致自杀。要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人们需要有执行自杀计划的决心。这个决心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无所畏惧、能够忍受疼痛、冲动行事等。最新研究显示,这种无所畏惧是有条件的:有过疼痛体验的人,不管是被他人虐待还是自虐,都会逐渐提高对不适感的忍受能力;他们也习惯了受虐的念头。他们的冒险尝试也会导致自杀。有时候由酒精或者其他物质刺激所导致的较弱的冲动控制能力,也可能引发自杀行为。

  2009年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磁共振扫描技术对比了66名有重度抑郁家族史的人以及65名没有此类家族史的人的大脑结构。结果显示,平均而言有家族史的人大脑右半球皮层平均薄了28%。

  变薄的大脑皮层可能会扰乱人们注意以及诠释社会和情感线索的能力,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右半球的脑皮层越薄,人们遭遇的认知问题就越多,例如对社会刺激的注意与记忆变差。”出生在抑郁的家庭会使右脑皮层变薄,但研究者不确定是基因的原因还是环境的影响;变薄的皮层反过来会导致个体不能正常地加工处理社会刺激、人际关系出现障碍、抑郁,以及最常见的自杀。

  人际障碍往往会导致自杀。2009年8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48岁的乔治?索迪尼在健身俱乐部杀死3人后自杀。在他的个人网页上,他抱怨多年来死亡的意愿并不足以导致自杀行为。要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人们需要有执行自杀计划的决心。

  暴力虐待也会使一个人对疼痛和伤害习以为常。相比非暴力的性虐待和语言虐待,童年时期遭遇的暴力性虐待和身体虐待更应该被视为导致将来自杀的高危因素,“被虐待以及自虐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疼痛的感觉,所以他们能够将自杀的想法付诸行动”。

  专家认为,童年时期遭受虐待的自杀者,大脑细胞DNA上似乎产生了独特模式的遗传外标记。这些研究突显了受虐经验和自杀行为之间的生物学联系。

  (《辽沈晚报》5.28)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韩国游客涌向上海,这也是一种风景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健康生活 ... 健康不是静态,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