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5-14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数十年后,“一大”亲历者都会提到一个年轻活跃的小个子——刘仁静。

    欲剖腹换觉醒

    刘仁静生于1902年,湖北应城人。16岁那年,刘仁静考入北大物理系。因受新思潮影响,转入哲学系,后入英文系,刘仁静博览马列,得到陈独秀、李大钊器重。刘仁静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

    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天安门集会,学生领袖罗家伦正在发表“五四宣言”演讲,刘仁静怀揣尖刀悄悄挤进了会场,只见他拔刀猛地刺向腹部,被身边同学夺下,“当时,父亲试图效仿谭嗣同以热血唤起民众觉醒。”儿子刘威立这样解释。

    刘仁静随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曹宅大门紧闭,他站到同学肩上,翻入曹宅,打开大门。学生们冲入宅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就是这种斗志,赢得李大钊的夸奖:“小小年纪肯奋斗”。

    主张建党

    凭着极好的英语基础,刘仁静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十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英译本。

    刘仁静还加入了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一次,在研究会组织的演讲报告上,刘仁静不顾低年级学生身份,大胆登台宣读马克思学说和学习体会,举座皆惊,众人为他的理论功底所折服,称他为“小马克思”。

    在朋友的引荐下,刘仁静认识了胡适。一个是参加社会活动热情高涨的学生,一个是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教授,两人话不投机,胡适还扔下一句“密斯特刘,你有野心”。

    在马列著作的刺激下,刘仁静确实有了“野心”。    他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不谋而合,认为当时必须酝酿建党。

    “那位‘书呆子’刘仁静见着我便表示:笼统的学生运动已不济于事了,要根据马克思的学说来组织一个共产党。”张国焘回忆说。

    随后,陈独秀发出号召立即建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由上海党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写信通知各地派代表参加。信中称,北京选派2名代表赴上海参加建党会议。

    刘仁静回忆,当时大家一致推选张国焘当代表。选第二个代表时,曾提出邓中夏和罗章龙,他们都以工作忙为由辞谢,“最后才确定我当代表”。

    舌战理论家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刘仁静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与被誉为“马克思主义播火者”的理论家李汉俊就党纲与政策问题争辩了起来。

    李汉俊主张先派人到俄国和欧洲考察革命成果,等待孙中山的革命成功后,再加入议会开展竞选。刘仁静则针锋相对,主张以武装暴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还背下《共产党宣言》中的许多章节,让在场的人瞠目结舌。

    刘仁静的观点得到了与会多数代表的赞成。通过投票表决,“一大”通过的党的纲领中确定,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1922年,参加共产国际四大时,年仅20岁、血气方刚的刘仁静便承担起了中国代表团大会发言任务,被刊登在当年11月24日《真理报》第三版上。刘仁静发言后,托洛茨基单独接见了他,他也引起了列宁的关注。

    此后,刘仁静因在没有向党中央请示的情况下赶到土耳其小岛上看望被苏共开除的托洛茨基,回国后拒绝汇报探访详情被开除出党。

    最后的时光

    新中国成立后,刘仁静向中央承认自己犯了思想错误,后被安排到北师大和人民出版社工作,晚年每与好友聊起“五四”,谈及欲剖腹唤起民众觉醒的举动时,依然有些激动。“只要回到当年岁月,他就有精神。”刘威立说。

    1987年8月5日5时许,北京新街口外大街,85岁的刘仁静手拿长剑要去晨练,穿越马路刚到黄色隔离线时,被一辆22路公交车撞倒,头上血流不止,长剑甩到数米外。当天,医院传来老人去世的消息。

    刘仁静去世后,儿子刘威立开始阅读他的日记,看到这样一个词:欲辩已忘言。

    包惠僧去世后,刘仁静是惟一的“一大”代表,拜访者越来越多,虽有点应接不暇,不过内心却是比较愉快的。

    (《新京报》5.10 褚朝新 赵月若雪)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韩国游客涌向上海,这也是一种风景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健康生活 ... 健康不是静态,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