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在盼望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时年60岁的犹太人奥尔默特终于站到了他祖父的墓地前,墓地在和奥尔默特的家相距遥远的远东腹地中国哈尔滨的市郊。这一天是2004年6月25日,奥尔默特作为以色列副总理首次访华。

    墓地被称为“哈尔滨犹太公墓”,自1903年下葬第一位哈尔滨犹太人开始,共有数千人长眠在这座中国东北城市。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奥尔默特正是其中之一。

    访问中国两年后,奥尔默特出任以色列总理。他不止一次向哈尔滨当地犹太学者回忆,“我父亲在87岁高龄去世时,留给世界的最后遗言都是哈尔滨当地话。”奥尔默特说,“我父亲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

    犹太人的足迹踏进哈尔滨是最近百年内的事情。19世纪末,沙俄势力侵入中国东北腹地。“排犹”与“中东铁路的修建”构成了犹太人进入中国东北的两大主因,远东腹地的哈尔滨开始成为他们的驻足之地。

    资料显示,1900年,哈尔滨有犹太人45人,到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时,哈尔滨犹太人已经突破了500人。到1920年,则高达两万人,一度成为人数最多的外国侨民群体。

    今天的哈尔滨,以身上特有的俄罗斯印记为人熟识。其实,哈尔滨街头保留至今的不少建筑都能寻觅到犹太民族的风味。这些遗址分布于现今哈尔滨中央大街、通江街等闹市区,包括犹太会堂、犹太中学、免费食堂、犹太医院、犹太银行,以及闻名于外的马迭尔宾馆。

    战乱的频繁与生活的动荡,哈尔滨也无法成为犹太人的天堂。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哈尔滨犹太人的平静也被打破,外迁人数显著增加。到1937年前后,已骤降至1100人。

    哈尔滨犹太人不少流向了天津、上海。其中就有中国人民广为熟悉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他在哈尔滨生活过3年。

    1948年,以色列建国,哈尔滨犹太人陆续迁往以色列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到1959年,哈尔滨的犹太人仅为130人。

    1963年,哈尔滨的犹太教堂关闭,哈尔滨犹太宗教总会解散,存续近半个世纪的哈尔滨犹太社区组织彻底瓦解。

    1985年,生活在哈尔滨的最后一个犹太人阿哥列在养老院辞世。由此,“哈尔滨犹太人”仅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留在了哈尔滨的记忆之中。

    自1903年首次有犹太人入葬哈尔滨土地开始,哈尔滨曾先后有3173座犹太人墓葬。其墓址也曾多次变动,如今的犹太人公墓早已修饰一新,墓地中矗立的铭碑上镌刻着奥尔默特的题字:我的根在中国。

    (《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24期 周范才)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何时“下线”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坚持高水平开放,共促普惠包容的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