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午后的台北街头,倚着奔驰车门的六年级学生小夫面露疲态:结束学校课业后,他还得往返补习班、才艺教室之间,周末还需接受家教辅导,“整周都在学习”。与此同时,和外公、外婆相依为命的台东县鹿野国中生彩薇,必须和姐姐轮流煮晚饭,农忙时还得采咖啡豆贴补家用,一斤能挣18元(新台币,下同)。

    富学生、穷学生,两种生活境况虽各有甘苦,但背后展现的图景眼下已成为台湾教育最迫切的课题:每年秋天,将近30万名孩子欢欢喜喜进入小学,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为九年后的升学考试作准备;但这当中每年至少有3万人,会因家庭经济状况、城乡落差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才踏入校园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过去,台湾实行大学联考制度,“一试定终身”,这被认为是台湾教育病态的根源。1994年,由数个民间团体推动“410教育改造运动”,逐渐改变了其后的大学入学方式。目前,台湾高校入学考共有两种考试成绩,包括学科能力测验(高三上学期期末、约每年1月举办),以及指定科目考试(7月举办)作为入学申请依据,此为“一试变多试”。入学管道则包括“推荐甄选入学”(以学测成绩申请),“考试分发入学”(以指考成绩申请),另外还有独立招生的“繁星计划”,也做到了所谓的“多元”。

    然而,所谓的才艺和高分,却跟家长能提供的资源直接挂钩。

    今年18岁、刚要上大学的小玲就是享受父母能提供众多资源的考生代表。她5岁起学钢琴,一个月至少1万元的学琴费用,造就她的音乐素养;每年寒暑假出国旅游,一次动辄10万元的旅费培养她的国际视野;此外,还请了英国籍的老师当她的家教老师。

    台湾杂志《天下》曾计算过,在台湾养一个小孩到20岁成年为止,普通家庭至少要花费300万元,但平均估算能上台大的学生,他们平均的成长教育费用至少2000万元。相形之下,台湾平均月薪收入水平不过4万元左右。

    于是,在台湾教育界呈现出这样一种“怪现象”:有钱学生反而大多数考上学费便宜的公立大学,但穷学生大多聚集在学费昂贵的私立大学,并因此不得不申请贷款。

    现在东吴大学研究所就读的李小姐抱怨道,自己还没有开始研究所学业前,光是大学学贷就有60万元,要花12年才能偿还完毕。若再加上家中两位妹妹的学贷,全家负债已超过百万元,真可谓“不可承受之重”。李小姐表示,全家人都一直努力想要过好一点的生活,但即使所有的小孩都受了高等教育,生活只是更艰辛、更痛苦,未来的希望不知在哪里。

    15年前,教改运动曾经勾勒未来学童的图像:“不再背着沉重书包,毕业拥有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成长等可以带着走的十大基本能力。”但事实是,15年后,减轻入学难度、增加入学管道,反倒造成大学生素质低落、学历贬值、就业困难,且穷者愈穷。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何时“下线”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坚持高水平开放,共促普惠包容的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