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8-20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20世纪初,德国在中国建了两所学堂:一所是上海同济大学前身——同济德文医学堂;一所是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它是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学堂,许多人称它“德华大学”)。如今,前者依然星光灿烂;后者唯余那座百年建筑,隐隐诉说着鲜为人知的陈年往事。

    学堂于1909年9月12日开学(开学典礼10月25日补行)。教授阵容包括德国复合函数研究权威康拉德·克诺普、量子物理学家卡尔·艾利希·胡普卡、植物学家威廉·瓦格纳等人。他们的加入,使这所学校声誉大增,名闻遐迩。许多青年争相报名。其中包括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儿子和后来成为美学家、哲学家、诗人的宗白华。

    在这里上学是幸福的。它面朝大海,风景优美。推开一扇窗,就是一幅画。也许正是这美景滋润了后来成为美学宗师的宗白华。

    1914年,18岁的宗白华考入该学堂文科,学习德语。这段时光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时崖边独坐,柔波软语,絮絮如诉衷曲……那生活是诗,是我生命里最富于诗境的一段。青年的心襟时时像春天的天空,晴朗愉快,没有一点尘渣,俯瞰着波涛万状的大海,而自守着明朗的天真。”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共毕业了二百多名本科生,有些被保送到德国留学,有的未毕业被一些德国企业洋行“预定”做翻译。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增人先生撰文指出:“目前笔者所知道的德华大学学生,王献唐先生似乎是最应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一位。”

    王献唐(1896~1960),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早年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系。1918年任济南《商务日报》和《山东日报》主编,后以两报特派记者身份长驻青岛。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德占青岛后,留任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1929年,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免遭日军劫掠,将山东省图书馆的珍贵文物古籍转运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又完整无损地运回,使一大批齐鲁文萃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打败德国占领青岛,该学堂被迫停办,40余名学生被转至德国人在上海开办的同济医工学堂(今同济大学前身)。因转学人员中有土木科学生,同济为此专门增设了土木科。赫赫有名的同济大学土木系,随着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注入,开始了它长达近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齐鲁晚报》8.4 于建勇)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高达3万元的情绪消费,人们在买什么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中塞文化合作圆桌会议在贝尔格莱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