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7月份CPI同比上涨6.5%,涨幅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在通胀压力日趋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国字号企业先后加入到涨价行列,增加了政府调控通胀预期的难度。
4月份,江西、湖南和贵州等地上调火电上网电价0.02元/度;6月起,海南、贵州等15省市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平均每度上调0.02元左右。有分析认为,眼下能源紧缺的信号可以通过电价传导出去,预计全国范围内的电价上调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尽管境内外成品油差价已高达2400元/吨,且中石化在香港市场价格也已多次调整,但价格主管部门和油企仍然认为“成品油下调不具备条件”。
而随着发改委对食用油企业的限价令到期,近日国企中粮集团属下的福临门和四海品牌正在或明或暗地进行涨价。
受访专家认为,油、电、水、气这类基础性资源产品关系国计民生,价格上涨势必传导至众多下游行业。国企在这个时候应该主动承担价格“稳定器”的功能。不能想要资源补贴的时候就强调自身的国企背景,想涨价的时候就一个劲地说市场机制。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国企的所有权属于全民,在管理通胀预期任务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更应挺身而出,主动削减开支,带头“共度时艰”。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表示,“想想在各种困境中挣扎的那些小企业,国企遇到的融资难题、消化成本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肯定没有它们大,这些企业都挺过来了,为什么国企做不到呢?”
(《瞭望》2011年第33期 王凯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