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8-23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2011年6月30日,胆战心惊的一天。

    这一天,所有的银行只有一个任务———保卫存款。因为这是监管部门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考核之日。

    于菲(化名)是一家国有银行的广州某支行副行长,负责着整个支行的存款指标。有个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客户,刚好有3.5亿定期存款在6月30日到期,他们通知说要取现。于菲吓出了一身冷汗,想尽办法不让客户取钱。愤怒的客户先是投诉,再是报警,折腾了一天后,双方达成协议:当天取走3000万,第二天再取余下的3.2亿。“听说有支行的行长为了保住存款,撒谎说自己出车祸,无法签字提款。早知道我也躲起来算了。”直到现在,于菲还对那天被取走的3000万心痛不已。

    那天几乎各家银行同时因“系统升级”暂停转账业务———准确地说,只准转进来,不准转出去。

    揽存大战

    其实硝烟早在6月30日黎明之前就已开始弥漫。

    6月29日晚上,此前经过精心设计的理财产品们,都想尽办法让资金变成了银行的存款。

    比如,工商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募集期结束日都是6月30日,起始日为7月1日———这意味着,打进银行账户来认购这款理财产品的所有资金,在7月1日之前都属于存款;建设银行、光大银行都有多款理财产品的结束日期为6月29日,理财资金赎回后,就成为活期存款。

    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段时间内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过往的同类产品。

    中小型银行出手更为“豪爽”,他们甚至能提供超过20%的年利率,或者日息千分之三的收益,即投入1000万一天,可获3万的收益。

    除了要跟别的银行肉搏,同一银行系统的兄弟支行也会同室操戈。那是一场更残忍的竞争。同城或同区域的支行,相互知己知彼,部分客户资料是共享的,只需要以比“对手”略高一点点的收益,就能挖走客户。

    不过,于菲也不敢逼迫属下拼命去抢客户,因为6月中旬在深圳一家银行有位员工因为完不成存款任务而自杀。“我有个女同事刚失恋,我不敢给她太大的揽储压力,怕出事。”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整个支行的存款指标由于菲和她的三个手下负责。在2010年以前,其支行每年的新增存款平均为1亿左右,最多也没超过2亿。但经历了2009年的贷款狂飙后,拉存款就成了银行的重头戏,而且任务“无上限”———去年通过各种关系做到了14亿,是往年的十倍,但今年的目标依然被重重定在20亿。

    由于情况变化,在今年前五个月,于菲团队的新增存款还不到1亿。而上级对于菲在6月份的要求是:一个月内要增加5亿。

    7月4日,经结算后,于菲的支行上半年新增存款3亿,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

    从事银行业务近十年,于菲第一次觉得银行的工作这么累,也是第一次体会到执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感觉。她决定离开这个行当,去一家基金公司。

    (《南方周末》7.7 骆海涛)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