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海普通人的生活一定要在夏天,那是上海具有风情的一道生活风景线。
我懂事那个时候夏天好像没现在这么热,家里也没什么空调,有风扇的家庭都不多,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快乐,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会准备在露天。
在自家门前或大马路上找块地方,搬出家里的躺椅、小板凳、小方凳等乘风凉的道具,夜晚暑气渐消,到处弥漫着各家各户家常饭菜味道。月儿朦胧,星光灿烂,几张竹椅、几把蒲扇,满街都躺着白花花赤膊光腿的人,邻里邻居的围坐在星空下,大人们下棋,打牌,小孩子大多在弄堂口找来同龄的伙伴,玩打仗;在月光下抽陀螺,滚铁环;一会儿吵架了,一会儿又和好了……玩累了就跑到家门口,睡在自家的竹椅上。
乘风凉关键在这个“风”字,大人告诉我这叫“穿堂风”,而“穿堂风”的风口就是各家各户面前弄堂口,还有就是大马路的人行道和街心花园。
夏天的黄昏,大人们下班以后头等要紧事,赶快去占一块地方摆好自家椅子竹榻占一个好位置。上海人尤其是市区的上海人住房狭小,一到傍晚闷热难当,乘风凉便成了上海夏季作息方式的重要部分。夏日的夜风中,各家的露天晚宴拉开乘风凉的序幕,冰镇啤酒、盐汽水、丝瓜炒毛豆、臭豆腐、鸡毛菜番茄蛋汤简直就是每日例菜,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连手中摇着的大蒲扇式样也没啥区别,少了物质攀比,街坊邻居享受的是那种平淡,大家可以共同品尝一只用井水浸过的西瓜,或者用井水冰过的绿豆汤……
自从有了空调、电脑后,再到外面去乘风凉,就觉闷热得难受,没有凉风也就算了,还要忍受家家户户空调排出来的热气。
(《文汇报》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