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9-10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歌唱祖国》由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1951年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文学》发表。一首歌60年传唱不衰,如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结束曲。

    在延安接过冼星海送的笔

    王莘,19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受民间音乐的熏陶,酷爱音乐。

    1938年,王莘终于实现了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音乐的愿望。

    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大正式成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都参加了成立大会。成立大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由鲁艺全体师生演出由冼星海写出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还没上场,担任其中《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领唱的王莘却全身抖得厉害。扮演张老三的关鹤同发现王莘情况不对,悄悄问王莘:“你怎么上身都在发抖,是不是毛主席在下面看演出你紧张了?”王莘摇了摇头说:“我激动。你明白吗,这不仅仅是歌声,更是战争中一个誓死抗拒亡国耻辱的正义力量的怒吼。”

    这次特别的演出经历,让王莘明白了一个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让人热血沸腾,也可以听得令人激情澎湃。

    离开鲁艺前,老师冼星海送给王莘一支曾在法国留学时作品获奖得到的活动铅笔,并对王莘说:“我用这支笔写下了《黄河大合唱》。你要毕业了,我把这支笔送给你,希望你也能用这支笔写下一首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

    诞生在烟盒上的不朽歌曲

    1950年9月15日,正在北京出差的王莘来到天安门广场。那天,天安门广场朝阳灿烂,金光四射,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天安门城楼上,工人们正在悬挂大红宫灯。广场上,锣鼓喧天,鲜花如海……

    “去年10月1日,就是在这个广场上,我曾经见证了这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王莘的思绪好像一下子又回到去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的场景,忍不住充满深情地吟诵起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傍晚,在返回天津的列车上,白天天安门广场上海洋般舞动的五星红旗、歌声、欢呼声再次在他的脑海里翻滚激荡,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禁不住想要动笔。可是身上翻遍了也找不到纸,便从地上捡了一个空烟盒拆开,拿出笔在烟盒的反面写了起来,边写边压低声音朗读着:“这是我们英雄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上来一个疯子。”车上的人对他的“怪异”行为感到不解。对面坐着的旅客听着王莘深情的朗诵,猜定王莘是个诗人。

    不大一会儿,生动鲜明的歌词、雄壮有力的旋律便从笔尖流淌而出。一首划时代的歌曲诞生了!

    毛主席说:“这首歌好”

    一年后的一天晚上,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庄严宣告中国农奴制度从此结束的消息时,许多人乘着大卡车上街欢庆胜利,一路上群情激奋,高唱着《歌唱祖国》。那激越奔放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天津和平路的夜空中。

    1951年国庆节前夕,王莘接到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孙慎同志问他:“有首叫《歌唱祖国》的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据说是从天津传出来的,老王,你是天津音协主席,请你帮忙查一查这首歌是谁写的,请把词曲快寄来,中央政府文化部急要!”

    王莘一听就笑了,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老孙啊,你算是找对人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正是我!”

    于是,这首歌诞生一年之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词曲,继而中央乐团录制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从此,这首歌便在全国流行起来,成为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首祖国颂歌,老百姓把它赞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1951年,在怀仁堂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当毛主席经人介绍,得知王莘是《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时说:“这首歌好”。

    最后一次去天安门看升国旗

    2007年10月1日凌晨2时30分,89岁高龄的王莘坐在轮椅车上,由他老伴王惠芬推着漫步在宁静而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上。长期患病的王莘,多年与轮椅为伴,也许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坚持在祖国生日的这一天早早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成了最早到的观旗者。当国旗卫士们弄清原委后,齐齐地、久久地向坐在轮椅上的王莘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就在半个月后,10月15日凌晨,王莘病逝于天津,享年89岁。11月28日,在王莘离开他一生挚爱着的祖国43天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了《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    

    (《北京日报》9.6 瞿新华 龚孝雄)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高达3万元的情绪消费,人们在买什么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中塞文化合作圆桌会议在贝尔格莱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