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这个在中国存在了50多年的特色行政机构,已彻底从安徽铜陵市消失。
近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道:“这是城市管理中革命性的一种变革”。“街道办的消失是一个趋势”。
人们不禁要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何就要拿街道办开刀?为此,记者找到了“铜陵模式”的操盘者、铜陵市铜官山区区委书记王纲根。
王纲根介绍:“从社会管理的层面上来讲,街道主要承担上传下达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工作环节多、信息容易失真;而从社区工作的层面,社区居委会对老百姓的要求最了解,但限于自身的条件和职能,社区又很难解决。这就导致:看得见(百姓诉求)的,没权力去解决;有权力解决的,不一定看得见。”
铜官山区市建社区一位副主任也表示:“民政部王金华司长说,由于管理层次多,很多人财物到了街道这个层级就被截留光了,社区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这话我感触是很深的。改革前,我是老市建社区的社区主任,老社区只有9个社工,每年工作经费只有3万,而改革后,新的市建社区有38位工作人员,每年工作经费加在一起有七八十万———诸如小区绿花带建设等之类的事情,现在很轻易就能做成。”
王纲根介绍,改革还未开始,已经有听到风声的街道干部找到他,希望能调到区里。但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铜官山区还是实行“一刀切”的办法,所有街道人员一律下沉到社区。为了让街道办人员尤其是领导起到安慰的作用,铜官山区还从区直部门下派干部到社区,这批干部中包括了政法委副书记、招商局副局长等不少和街道办一把手级别相当的领导。
有人担心铜陵的改革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将社区改成了一个个“小街道”。王纲根介绍,街道办下沉都是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职能都收归区直部门,“它就是想搞行政也搞不起来”,“现在干部都是和群众面对面,要是他们摆架子,老百姓谁会信他这一套啊?”
(《扬子晚报》9.12 谷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