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张素我随父亲张治中访问台湾,见到了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目睹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落寞和无助。这是张治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私访张学良。
口述者:张素我,张治中之女
“一切由我负责”
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影响巨大。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张学良又被特赦,被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了他的幽禁岁月。
1947年夏,张学良被拘在台湾新竹一处深山老林中。当时父亲是西北行辕主任,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父亲带我们到台湾休假。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是父亲当年的学生,父亲向他提出要见张学良的要求。彭孟缉很害怕,不敢答应。父亲表示“一切由我负责”后,彭孟缉才勉强同意。
1947年10月30日,天还未亮我们就到了新竹市。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张学良先生的住处。张先生早已站在屋子里迎接我们。当父亲和他握手时,他满脸笑容,充分表现着他内心的愉快。
张先生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多半的时间花在读书上,晚间则做笔记。他说除他自己和赵四小姐之外,全家皆在美国。
赵四小姐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贤淑而温柔的女子,人也很直爽,可惜身体不大好,瘦得可怜。她告诉我们,她“年轻”的时候因爱漂亮而拔去几个牙齿以致口腔发炎,弄得没有办法,竟将牙齿完全拔掉镶上假牙。那次所受的痛苦真不小,同时也影响健康。
张学良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在张学良处,感觉没一会功夫就到了下午4点钟,我们还要赶6点钟由新竹开的火车回台北。于是父亲一行起身告辞。当张先生拉着父亲的手时,他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我后来从父母《三访张学良》的文章中获悉:张学良将军又托父亲向蒋介石、宋美龄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希望恢复他的人身自由,不一定要做事,蒋先生住在哪里,我就住在哪里;二是不想与护卫(监视)他的刘副官(少将刘乙光)一家同住,以保持一定的自由和距离。
回到南京后,父亲向蒋介石报告他在台湾看望张学良的情况,并转达了张学良的两点请求,“希望总统予以体恤”。蒋介石听后不置一词。父亲又去找宋美龄。宋美龄觉得愧对张学良,她认为两点要求中,第一点不容易做到,第二点可以帮忙解决。不久,刘乙光就被调走了。但是蒋介石对我父亲去看望张学良很不满意。他下手谕要求以后任何人未经他批准,不准去见张学良。
三访张学良
自1936年张学良将军被拘禁,到1947年间,父亲私下一共去探视了3次。
第一次访问是在1936年12月28日,也就是双十二事变后他送蒋介石到南京。父亲得知张学良被幽禁在南京鸡鸣山宋子文公馆,便前往宋公馆探望。张学良向父亲表示想“早点回西安”,并希望父亲向蒋介石转达。
当时的形势下,父亲没有到蒋面前提及此事。父亲后来曾说:“我们对不起汉卿!当时除在蒋介石面前作落井下石的人外,同汉卿平日私交最好的也不敢为他说话。当然,说也无用。因为我当时从有关方面已知蒋介石不会放汉卿回西安去。”
第二次是在1938年。当时父亲任湖南省主席。9月间,他由长沙赴湘西视察,得知张学良被幽禁在凤凰山,便专程去拜访。
张学良被幽禁在远离城区的凤凰山顶的一座寺庙里。那里十分僻静,房舍和设备也都十分简陋。张学良住在那里,只有小范围的活动自由,打篮球、划小船、看旧书,生活极为单调。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凤凰山被划为禁区,国民党的一些军政要人,未获得蒋介石的亲自批准,是不允许探望的。为监护张学良,军统派有特务队,共有40多人驻扎在凤凰山上,以及宪兵第八团三营七连约160人。但是,父亲没有顾忌蒋介石,决定不请示去看望张学良。
这天,张学良找出多年未穿的西装穿上,系上领带,早早地站在凤凰寺外等待父亲的来临。
张学良尽管与外界少有接触,但他始终关心着抗战局势。他向父亲表达了自己想参加抗战的急切心情,并请父亲务必向蒋介石转达。父亲建议他写封信自己代为转交。回到长沙后,父亲派人将信送给蒋介石,结果大家很清楚。
第三次父亲与张学良在台湾相见,他们两人一别十年。他说,张学良的脸上皱纹比以前更多了,内心也蒙上了惨苦的伤痕。离别的时候,父亲看他难过,只得勉强安慰他:“我相信国内总是要和平的,只要有和平的一天,也就是你恢复自由的一天,将来国家还是需要你的!”
晚年的时候,父亲说,现在看起来,这话对他实在太残忍了!
(《看历史》2011年7月刊 周海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