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养老引争议
“爷爷刚去世,剩奶奶一个人在家,我们很不放心,想在小区找一户邻居,最好也是老人一个人住的,我奶奶可以照顾她,也互相做个伴。”不久前,有网友发了个“征互助养老”帖,引发网友对互助养老的热议。
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一位网民说:“这样做虽然很创新,但毕竟老人这么大年纪了,生活习惯等等肯定很难改变,万一融入不到一起,以后就麻烦了,甚至还能把双方子女也牵扯进去。”
但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了支持。有人称:“这样比送养老院要好太多了,特别是刚失去老伴的老人,更是需要别人的陪伴。再说了,真的不能相处,再换一个就是了,反正又不是结婚。”
女多男少现状客观存在
全国女性空巢热线创始人徐坤告诉记者,赵阿姨居住在北京某小区,她打来电话说,老伴去世六年了,她一直孤身一人,儿子虽然住得不远,但六年里,只来看过她五次。
孤独的赵阿姨也曾想再找一位老伴,可又怕儿子阻挠、街坊笑话,同时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单身男性老人实在太少,她也就断了这个念头。但一个人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她提出,自己可以提供住房,希望能够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姐妹共同居住,一起养老。
老年丧偶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有着客观原因。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构造与遗传物质的作用,女性抵御疾病的能力要大于男性,造成了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长于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压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健康。
同性养老是一种新尝试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刘芳芳处长告诉记者,目前北京有7万多张养老床位,但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30万,仅靠机构养老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相对于养老模式的不足,非血缘同性养老模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徐坤介绍说,首先很多老人有这种需求。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已经面临退休养老的问题。这些人很多原来是会计师、工程师等,经济实力好、身体也不错,在丧偶又难以找到另一半时,不少女性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有房子,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们住在一起?老人来了,我们一起聊天、解闷,或者出外旅游。”
再者,这些同性之间组建家庭不走法律程序,没有财产的纠纷,子女愿意让老人这样互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由于都是老人,并且都是女性,双方同质的东西比较多,更容易互相了解,互相关怀。
能够找到异性伴侣是老人回归家庭的最好方式。同性养老是在异性难求的现状下不得已的一种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也存在不少弊端。
从观念上看,这种模式就有很大的障碍。尽管老人渴望交流,但聊聊天、见见面都很容易,真的要长期住在一起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非血亲关系非常脆弱。同性家庭的组建,往往是一强一弱的搭配会更长久一些。徐坤举例说,曾有一个画家和一个音乐家组建了姐妹家庭,最初还好,两人都爱好高雅能谈得来,但很快家庭就解体了,因为没有人干活。
(《竞报》9.1 谢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