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10-11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吴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其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身,家道颇严。而吴晗少年聪慧,自小钻营历史,对明史产生浓厚兴趣。

  1925年吴晗中学毕业时,其家道衰落,吴晗遂在本村小学教书,赚取一点工资贴补家用,但吴晗志不在此,在未经父母许可下,他于1928年夏独自离家出走,辗转来到杭州考入之江大学预科,但一年后该校停办,吴晗又前往上海,考入中国公学。从此,他与胡适结下不解之缘———胡适此时正是该校校长。

  进入中国公学,吴晗即成为胡适门生,不久他就写下《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深得胡适赞赏。1930年3月19日,吴晗径直写信向胡适讨教自己在整理《佛国记》时遇到的问题:“明知先生很忙,不过除了先生之外,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比先生更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指导路径的人。”

  不久,胡适离开中国公学,吴晗则追随北上,于1930年8月来到北平,经人介绍,由顾颉刚安排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做馆员。此间,他写下《胡应麟年谱》,并以此成为他正式研究明史的开端。吴晗再度为此写信讨教胡适,胡适在收到吴晗信的第二天即给吴晗回信,并约吴晗“星期有暇请来谈”。从此,吴晗成为胡适的“弟子”。

  吴晗进入清华时,吴家基本败落,胡适对这位弟子真是青睐有加,他在吴晗录取后没几天,即给清华代理校长翁文灏和教务长张子高写信,胡适信中写道:“此人家境甚贫,本想半工半读,但他在清华无熟人,恐难急切得一个工读机会。他若没有工作的机会,就不能入学了。我劝他决定入学,并许他代求两兄帮忙。此事倘蒙两兄大力相助,我真感激不尽。”信中,胡适还大力介绍了吴晗的学术水准。

  吴晗作为清华学子,全面师法的却是胡适这位北大先生的治学方法。胡适在给吴晗信件中,对这位弟子进行了多方面指导,并要求吴晗:“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训练自己作一个能整理明代资料的学者。”吴晗则表示:“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可见胡适对他影响之深。

  有着胡适的关照,吴晗在清华兼职工读,待遇颇为优厚,足够满足他求学之需,他始终把胡适视为“恩师”,并承认“受胡适之极深的影响,治学钻到考据的牛角尖里去。”吴晗毕业时在自己的毕业照上题写着胡适的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少说些空话,多读些好书———录胡适先生语。”

  1934年吴晗清华毕业留校任教,开设明史和明代社会等课目,其影响直追陈寅恪、张荫麟这些史学大家。

  吴晗在西南联大期间与闻一多、李公朴多次组织了反蒋活动,特别在经历1945年的“一二·一”事件后,他的政治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成为著名的民主爱国教授。

  抗战结束,1946年5月西南联大解散,吴晗赴上海。在上海期间,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暗杀的噩耗传来,吴晗深陷挚友之死的巨大悲痛中,怒不可遏,写下一系列文章痛斥独裁、专制、暗杀的罪恶行径。同年的7月17日和18日晚,吴两次在张君励住处见到了周恩来,这对吴晗更是巨大鼓舞,他与中共的关系更加密切。

  回到清华后,吴晗担任民盟北平市支部主委,更多的是宣传中共政治主张。许多知名教授都受其影响,思想渐渐左转,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朱自清,一个不问政事的教授,也参加了各种反蒋反美的通电、签名等活动。

  吴晗由于活动频繁,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上了抓捕名单。经中共地下党安排,他于1948年11月来到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先后受到周恩来、毛泽东的接待。

  1946年吴晗在上海时,恰好胡适也在上海,吴晗曾致信求见,胡适未予理睬。回北平后,吴晗再度拜访胡适,胡适依然旧时胡适,但吴晗却早已不是求学时的吴晗了,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吴晗后来提及此事时说:“联大从昆明搬回北平后,我做胡适工作,可是他顽固不化,我的脚就不再踏上他家的客厅了。”当胡适得知吴晗去向后,不由长叹:“吴晗可惜,走错路了。”胡适之语,是耶?非耶?

  (《同舟共进》2011年第10期 施京吾)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高达3万元的情绪消费,人们在买什么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论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