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10-22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聊出来的选美

    1988年,春节刚过,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的蒋和欣来到好友赵耀和张安东的家串门。赵耀当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当油画老师。瘦高的张安东是个另类的文学青年。

    在张安东家,三个30多岁的青年长吁短叹,深感事业尚未有大的起色,总想办点“大事”。不知怎么说起的,赵耀忽然提议,要不咱们办个选美比赛吧,没准还能赚些钱。这一天,三个人聊了一夜。

    赵耀说,直接称呼“选美”不好,有些敏感,和资产阶级的关联度较高,社会主义要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风貌,还是叫“青春风采大赛”比较好。

    不久,赵耀找到自己的老熟人、《当代电视》编辑部主任朱汉生,希望他们出面主办这次赛事。

    1988年3月,“首届北京女子青春风采大奖赛”组委会成立,朱汉生担任负责人。崇文区文化馆为协办单位,负责比赛场地。

    比赛规定,参赛者为17~27周岁、在北京市居住的女青年。比赛分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分设“青春活力”“聪慧灵秀”“文雅端庄”“娇美丽质”4项大奖,其中最优者为“1988年北京之花”。

    “比赛和体检非常相像”

    由于组委会经费缺乏,无法刊登广告,张安东于是骑上自己的二手越野摩托,天天带着蒋和欣到北京各大高校的广告栏去张贴报名简章。有时,张安东骑摩托外出看到漂亮女孩,如果旁边有家人或朋友陪伴,就过去主动邀请对方参赛。 “那个时代,随便在大马路上和姑娘搭讪,是有可能被当做流氓抓起来的。”张安东感慨。

    4月8日是报名的第一天,来了50多人。后来成为电影演员的潘婕也报了名。最终,报名参赛选手共842人。

    那次大赛留给潘婕的最深印象,就是比赛和体检非常相像。

    她去的那天,报名的选手很多。大约一百人左右,挤在一个大屋子里,排成几个长队。评委这摊儿负责查视力,那摊儿负责量身高、三围,另一摊儿负责才艺表演。

    5月初,初赛选出的300名选手参加了复赛。潘婕也在其中。

    复赛设置了泳装比赛的环节。比赛时,10人一组,列队进场,面对评委站定,每个人依次走近评委,再走回去。中国新闻社记者曾利明说,如此大胆的赛程设置让人感叹北京真是领风气之先。

    无疾而终

    国内外众多媒体开始对这次比赛进行轰炸式报道。

    然而,这场选美运动却生不逢时。1988年3月,上海开始了放开物价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的“闯关行动”,物价迅速上涨。

    最先对选美发出不同声音的,是香港的《明报》。4月26日,它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海筹办选美活动》的文章,写道:“比赛所需45万元人民币经费,要两家企业承担。在当前各企业银根偏紧、上海市财政状况差强人意的情况下,斥巨资‘选美’,使局外人也感到心痛。”

    5月上旬,上海市委正式通知,停止上海选美活动。

    5月下旬的一天,张安东接到朱汉生的电话,让他去开会。在中宣部的一间会议室里,中宣部副部长作了总结。他说,年轻人热情是有的,但是考虑问题确实不周到,今后注意就好了,比赛还可以接着办。

    有了副部长这句话,张安东的心一下子就放了下来。会后,《当代电视》5月28日告诉外国记者,比赛将如期在6月5日举行,只是规模会缩小,不作电视转播。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消息传来,更高级别的领导发话,目前举行选美比赛的时机还不成熟。

    5月29日晚,《当代电视》杂志社在文联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办了“北京女子青春风采优秀选手茶话晚会”,邀请进入准决赛的50名佳丽参加,向她们宣布这一活动至此结束。

    虽然大赛被叫停,但是这些主办者们内心却对此深怀感激。因为,正是那个开放的时代,才让他们差一点做成了这件大事。朱汉生说:“那是个大潮涌动、敢为天下先的时代,很多干部都想着做大事,标新立异,根本不保守,不像很多时候,官员只求自保。北京首届选美,正是这种潮流的体现” 。

    (《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38期 马多思)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何时“下线”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坚持高水平开放,共促普惠包容的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