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胡耀邦的书信互动
1975年,邓小平复出,派胡耀邦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中国科学院写了一个关于科技工作的《汇报提纲》向邓小平汇报,提出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观点。没想到,这一观点遭到了“四人帮”的肆意攻击,污蔑《汇报提纲》是“大毒草”,还造谣说马克思没有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达到批倒邓小平的目的。
见此,周叔莲决意要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找到理论依据。他认真研究了世界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其对生产的影响,并研读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大胆地撰写了一篇题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文章,驳斥了“四人帮”的谬论。
这篇六七千字的文稿写成后,周叔莲寄给了《光明日报》编辑部。理论部的编辑看后觉得文章很重要,但有些观点自己不好把握,就在发表前将校样交由胡耀邦审阅。胡耀邦在校样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千多字的批改意见,周叔莲按照批改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不久,《光明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但删去了两千多字,周叔莲看后不太满意,就写信给胡耀邦汇报这件事。很快胡耀邦就回信给周叔莲:
经过你钻研过的这篇论文,在《光明日报》同志的支持下,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敢断定:这至少是几百万人——包括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广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要看,要传播的。这么多人从这篇文章中打开了眼界,明辨了是非,汲取了力量,从而能更好地为我们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这该是感到足以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一件好事情。
感受着胡耀邦的劝慰鼓励之意,周叔莲一切释然了。
随后,由周叔莲执笔,又和吴敬琏、汪海波合写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工资及具体形式》的文章,批判了“四人帮”污蔑社会主义工资和奖金是资本主义余孽的谬论,为工资奖金恢复名誉。周叔莲把文章寄给胡耀邦,希望得到胡耀邦的点评。繁忙之中的胡耀邦认真阅读后,给周叔莲写了一封短信:
你们敢于接触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看很好!内容在总的方面我是赞成的,个别地方还要斟酌。请酌。
1978年,党中央采纳了理论界关于职工工资奖金的讨论意见,至年底,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资。这是十多年来的第一次。中国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和中国经济改革同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十年“文革”给经济带来得重创,中国踏上了艰难的经济改革之路。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经济专业人才,蓄势已久的周叔莲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很多想法要表达。
当时,由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粮油、肉类、食糖、棉布、糕点等都要凭票证供应。周叔莲和吴敬琏写了《把发展轻工业放在优先地位》一文发表在1979年8月31日的《人民日报》上。由于调整时期优先发展轻工业,轻工业产品日益丰富,我国逐步取消了凭票供应制度。
1997年《经济学家》杂志发表过一项统计数字:1978~1995年间,发文量超过一百篇的经济学家有56人,周叔莲以297篇的数目位居第5名。同期间高摘用率的经济学家48人,周叔莲排在于光远之后,位居第2名。
周叔莲的高产来自他的勤奋。有一次,他鲜有地陪着夫人去看话剧,看着看着,思维就离开了话剧情节,回到经济问题上了。剧场灯光很暗,他就摸索着把提纲写在一张纸上,回家一看,字迹歪七扭八。
2009年,周叔莲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寿诞,吴敬琏、张卓元、汪海波等二十余位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会聚一堂,为他庆贺寿辰。席间,他们不约而同地揭起周叔莲的“短”来——
“周先生担任过多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委,每次评奖后,参评的图书很多被他借走了。”
“周老师曾任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他退下后见到后来的社领导,往往二话不说就问最近有什么好书。”
这何尝不是人们对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经济学家最朴实的褒奖!
(《名人传记》2011年总第391期 金翎 魏新民)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