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11-04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口号的鼓励下,文化人冲破了思想的桎梏,以一系列轰动一时的作品营造了一个文化繁荣期。从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时间通常被文化研究者称为“新时期”。

  在“新时期”,文化的起跑速度要快于经济。后来,经济发展在思想上进入无障碍通道,而文化的发展却遇到许多栏杆。

  第一种栏杆是在“解放思想”上出现反复,时而红灯时而绿灯时而黄灯,经常需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第二种栏杆是“经济中心”焦点视线的牵引———文化发展被“经济焦点”边缘化。

  第三种栏杆是文化体制的羁绊。当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绊脚石在经济领域被不断搬走时,这些绊脚石却在文化领域找到了生存之地。

  毫无疑问,经济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但经济马达并不能绝对保证汽车的行走方向。这些年来,经济的旋转木马越转越快,向心力与离心力同时产生,人们在紧握财富的把手时,已经腾不出手去系扣道德的安全带了。这就出现了各种损人利己的伪劣产品和见死不救的冷漠现象。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看来,“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对许多人而言,他们现在已经走出了物质生存困境,但却发现经常陷入道德生存困境。由于文化的失语,解释系统崩溃了,困惑垒筑成第三堵墙,使人们无法从困境中突围。因此,我们亟须招募文化带路人,引导自己摆脱一“文”不名的财富囚徒角色。

  文化本来就要借助于自由想象和无羁表达,如果受到过多的束缚,文化就要改名为“僵化”。这就是说,在当下,解放思想仍然是文化发展的要义。

  (《羊城晚报》10.27 何龙)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反向春运”,一种“家乡”的再定义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