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1月27日凌晨,农历小年夜,太平轮搭载着一群逃离战乱,去台湾寻找“后半生太平岁月”的人,沉没在了舟山群岛外海,遇难者近千人。
因为是年关前最后一班船往台湾,大家都争相挤上太平轮,希望到台湾与家人团聚。原本有效卖出的船票是508张,但是实际上船旅客远超千人。
据曾经坐太平轮的乘客记述:国共内战后期,所有船票不再是票面价,多用黄金直接换船票。据说当年的船票,比上海市政府公定价格还高,有些多卖出来的位置,就是船员们的外快。
太平轮原定计划是1月27日上午启航,后来改到下午2时,可是直到开航前,太平轮仍在进货,当天午后4时半才开航。
据卢超(太平轮的常客)回忆:1月27日,他送侄儿到台湾读书,但是中午时分,侄儿打电话给他,说船还没开,肚子饿得很,请他送食物上船。“那时候甲板与码头齐平,以前我上船得由梯子上船,而此次竟是抬脚即可上船”。可见太平轮吃水载重的程度。
据档案中陈述,太平轮只是一艘中型船,但是那天上了近六百吨的钢条。不过,其所属的中联公司于事后曾解释:“太平轮当天的钢铁货量不到二百吨,船驶出时吃水前十四尺、后十六尺,各尚有一尺富余。”
太平轮为了在上海宵禁戒严期间赶着出吴淞口,因此在黄浦江头加足马力,快速前进。冬日天暗得早,大船出港本应点灯,但是时局紧张,行驶在吴淞江口的大小船只都不鸣笛、不开灯。为了怕被军方拦截,太平轮改变航程,抄小路,往前快行。
开船那天,正是农历小年夜,全船大多数人都浸染在欢乐的气氛中,喝酒作乐,大口吃菜。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船行过戒严区,约11点3刻时,太平轮便与迎面而来的建元轮呈丁字形碰撞。这艘满载木材与煤炭的货轮由基隆驶往上海,船上有120名船员。碰撞后,建元轮立即下沉,有些船员还立刻跳上太平轮;隔了几分钟,太平轮船员还以为没关系,结果没多久,有船员拿着救生衣下来,这时全船旅客惊醒,要求船长靠岸。
据说船长立刻将太平轮往岸边驶去,意图搁浅,可是船还未及靠岸,就已经迅速下沉;许多尚在睡梦中的旅客,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命丧海底。
据太平轮生还者张顺来说,“船沉以后,船长在浮桶上跳海死了,他说无脸见人!”
在2010年前,叶伦明是唯一能采访到的生还者,令人动容的是,叶伦明一直用他自己的方式——长跑,来纪念当年死难的朋友。
被澳大利亚军舰救起后,36位生还者各奔东西。叶伦明回到上海,与父亲相依为命,当个小贩糊口。1980年代叶伦明到香港,开始与台湾的兄弟通信往来,才知道妻子早改嫁他人。
在香港定居后,叶伦明住在柴湾的国宅,狭小空间里,摆着一台老缝纫机;二十多年来,他婉谢社工员照顾,坚持独立生活。“我在海难中都没死,你们去照顾别人吧!”他说每次慢跑就是一次活下去的勇气。“只要跑步,就觉得肉体、心灵都满足,也从不感觉孤独。”
(《太平轮一九四九》张典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