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所高校的财务人员赵老师向记者透露,教授从学校直接拿到的收入大致分为两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占到至少一半的比例,而基本工资一般在5000元左右。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级别相同、工龄相同的教授,收入也会有差别,申请课题经费多的科研人员,可支配的资金多,用来发绩效工资的部分就多。
与此同时,不同学科获取课题经费额的差异巨大,理工科一个大项目就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文学科一个课题能拿到几十万元就算不错。
一边是高校经费不断增长,一边则是教授基本工资增长有限,在这样的体制下,个人创收变得顺理成章:开办公司、校外兼职走穴,有的教授每年的收入可高达数百万元,挣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教授走穴、兼职,在一些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印度就规定教授除著书立说发表文章获得版税外,不允许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日本教授走穴则必须经过学校的批准。
华中地区一所“985”高校的赵铭(化名)教授说,学校为了拿大钱,拿大项目,把水平高的教授都赶到科研战线上。由此带来的怪现象是:自己没有时间做课题,课题都是博士生们完成。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至今对一位50多岁的博导的反思印象深刻,“我现在就是一个销售员。”这位博导把自己的科研历程概括为“拉订单、做销售”,“运作的全都是商业的一套,感觉完全不像做学术的”。
(《中国青年报》11.5 雷宇 邹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