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浴室内部
20世纪80年代初,译制片《虎口脱险》曾名噪一时,红透大江南北。片中雾气迷蒙的土耳其浴室和1925年美国百老汇歌剧中的老歌《鸳鸯茶》(Tea
for Two)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一天在伊斯坦布尔大街上,我远远看见一块偌大的牌匾,上书“Hamami”,下注1482年。这就是土耳其蒸气浴,伊斯坦布尔最正宗的老字号,已有500年历史了。到浴室门口时,怎么看都像个清真寺。原来古代土耳其浴室常为清真寺的一部分,虔诚的穆斯林先洗浴净身,再登堂入室去礼拜。
土耳其浴室并非奥斯曼人的原创,而是模仿了罗马人的浴室文化。古装片里常有这样的镜头,西罗马元老院的元老们在浴室里聚首密谋,或法律或阴谋就在浴室里炮制出来。征服东罗马帝国的土耳其人对罗马人的浴室文化艳羡不已,便有了雨后春笋般的土耳其浴室。
进到浴室,我发现与《虎口脱险》的浴室风格并不相同,没有夸张的锦绣帘幕,素朴得更像老北京的清华池。门厅里站着利索的土耳其大爷招呼客人,颇显古气盎然。蒸气浴室居中设一中规中矩的六边形大石床,我躺上其中一边。喔,好热!体内的汗被热度逼出来,眼前金星乱闪,只无告地望着天花板。浴室上有半球形的弯顶,上面嵌了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彩色玻璃小窗,如望月星空。墙壁有射灯变幻,红、粉、橙、紫,幽幽荧光。森森然,澡堂里弥漫着庵堂佛殿的空气。昏昏然,心神恍惚间,疑幻疑真,不知身在何方。
忍耐快到极限了,一位善眉善眼的大爷给我通体打上肥皂,揉腿、搓背、推拿、按摩,像淘气孩子在蹂躏玩具。我觉得骨断筋折,忍不住叫出声来。挨到“大刑”已毕,进入“冷却室”,冷水淋浴降温,换上穆斯林图案的雪白浴袍,躺倒在舒适的软榻上休息,席不暇暖,侍者已献上热茶。不是“鸳鸯茶”,而是地道的土耳其煎茶,文火慢煮,色浓味重,刚入口涩而后有回甘。顿息劳倦,浑身经络通泰,转一下肩关节,竟不再嘎吱作响,这才体味到土耳其浴的好处。
奥斯曼帝国时代,浴室乃社会交往、商贾交易的沙龙。君士坦丁堡星罗棋布的浴室,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交网络。但当今的伊斯坦布尔人现代了,像所有大都市一样,年轻人泡酒吧、逛舞场、开派对。土耳其浴早成“国故”,供外国游客猎奇、赏玩。
(《中华读书报》11.2 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