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的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除了因时间久远而记错,还有可能是带有私心或偏见而臆造出来的东西。
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是许多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但实际上,记性往往是靠不住的,所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太相信自己记性而误事,不光是我等斗升小民,就是名扬中外的大师、泰斗也难以免俗。著名学者季羡林,学富五车,满腹锦绣,可他也有记性出错的时候。一次,他给《新民晚报》副刊写稿,就误把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记到陈叔宝头上了,后来有读者指出错误,季老还专门给报社写信致歉。
毛泽东,博古通今,记忆超常,但他在给江青写信时,把阮籍在广武古战场的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写成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把“时”写成了“世”,还多了一个“遂”字。这是余秋雨先生发现的,可他自己的笔下也有不少因记忆不准而造成的硬伤。金文明先生曾指出,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两书中的引文差错竟达27处之多。
毛泽东还在一篇文章中说“孙悟空钻进了牛魔王的肚子里”。而实际上,孙悟空只钻进过铁扇公主的肚子。还是钱锺书把它翻译成英文时发现的,报告给胡乔木。胡几乎翻遍《西游记》也没找到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的证据,于是报告毛泽东做了改正。
毛泽东记错别人,别人也记错毛泽东。《同舟共进》今年登了一篇文章,老记者庄重回忆说,毛泽东当年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是他起草的,可早在1966年,就有个记者陈其五说,这篇文字出自自己笔下。还有人回忆说是粟裕起草,最后由毛泽东修改定稿的。反正主要当事人已不在了,这篇稿子的著作权到底归谁,现在是扑朔迷离。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孤证一般都不可取,特别是个人的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除了因时间久远而记错,还有可能是带有私心或偏见而臆造出来的东西。现在,坊间如牛充栋的回忆录,就不知有多少不靠谱的私货、假货,编造着假历史、伪历史。
(《中华读书报》11.16)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