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培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1940年春,“北大之父”蔡元培在香港病故。当时抗日战火连天,蔡元培只能长眠香港岛的华人永远坟场。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几番关于蔡墓迁回北大的声音,但都不了了之。
1977年,余光中前往香港蔡元培墓致祭,见荒烟蔓草,不胜唏嘘,遂作《蔡元培墓前》诗:“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一只摇篮,那婴儿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婴孩洪亮的哭声,闹醒两千年沉沉的古国,从鸦片烟的浓雾里醒来。”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筹资重新修葺了蔡元培校长墓,将墓碑换成花莲出产的青麻石。但蔡元培墓至今没有他的遗像或雕像。
1985年,《大公报》副总编辑罗孚在《关于蔡元培的坟》中说:“整个山坡上,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堆满了一座座坟墓……万坟如海,蔡元培的坟墓就淹没在这样的一坡坟海之中。”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诗人邵燕祥发表《让孑民先生安息》一文说:“即使归葬未名湖畔,对蔡先生来说,那也只是‘燕园’;而蔡先生曾主校政的北大,他抗战流亡中至死魂牵梦萦的,应是在沙滩的红楼。昔之红楼,久已拨作他用,楼后校园,早就填满了简易楼房,而‘孑民堂’则属文化部机关所有:老北大旧址,倒更是‘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了。”
对蔡墓的回归,蔡元培的故乡浙江绍兴更加热心。绍兴媒体报道,蔡元培先生的墓况让故乡人痛心,认为既然北大无意迁蔡墓至校园,绍兴应借机归迁坟墓,叶落归根,绍兴应该是蔡元培安息的最佳场所。
今年11月24日,北大讲师、蔡元培孙女蔡磊砢赴香港蔡墓拜祭,她对媒体表示,蔡元培归骨北大呼声不小,但蔡家人认为蔡先生墓应留在香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祖父葬在那儿是一种入土为安;我的祖母也是居住在上海就葬在上海。我们希望老人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想对墓地做太大动作,迁墓会是一种打扰。另一方面,迁墓也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我祖父而言,这不是他一向的做事为人风格。我们作为后人,可能也不需要这样的一个变化。香港早就回归了,应该说他现在是葬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不觉得他一定要葬在北大。”
(《羊城晚报》12.10 张润芝)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