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中,王朝柱一路引领风骚越发耀眼,被圈内人公认为一棵“常青树”。
在苦难中体验人生
1941年出生的王朝柱是从杂技之乡——河北吴桥走出来的苦孩子。在他五六岁时,父母和他的八个兄弟姐妹相继去世,最后全家只剩下他和大他十多岁的哑巴哥哥。稍大后他就跟着别人学耍猴儿,后来又随乡里人学击鼓吹笛子。家乡解放后土改分地主财产,王朝柱却傻乎乎地抱来两大箱闲书,从子经集注到公案武侠到五线谱,他都视为珍宝地饱览收藏。
十五岁时,王朝柱凭着一只笛子和粗通的乐理,硬是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在这个艺术氛围非常洋气的学校,王朝柱的博闻强记和学习成绩都高人一筹,得到院领导和苏联专家、老师们的称赞。他从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被院长赵沨留下做秘书。
可是,当“文化大革命”风暴突然卷起,凭着农村孩子特有的仗义侠情,王朝柱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老师和老干部,结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遣送到天津葛沽劳改农场劳改。寒来暑往一去就是六个年头。
他在农场没有干农活儿,而是放鸭、养鱼,这就给他提供了灵活的时间。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他的身份,不允许他读别的图书,恰逢此时毛泽东提倡读史,他就从《史记》到通史,从近现代史到中共党史,一部部地阅读。
不久,王朝柱的文学才能表现出来,被调入总政话剧团当编剧。
在创作上绝不迁就敷衍
王朝柱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天气变凉就要犯喘病,就是这样他也要坚持写作。十几年下来写出多部大戏,从《辛亥革命》到《解放》,举一人之力完成百年中国比较完整的“屏幕上的历史”。
王朝柱在创作选材上,自有其标准。有一次朋友带一位外地干部,让我引荐去找王朝柱写写某革命老区,说经费多少都不成问题,结果却被王朝柱一口回绝。原因是这个地方没有多少可写的,王朝柱绝不因你有钱,就迁就你去写。
有部很重要的题材,主人公是中共领导人,王朝柱写成了剧本,专家审阅后觉得剧本基础很好,临要组织拍摄时,却遭不该干涉的人的干涉,王朝柱宁可不拍,绝不屈从。所以这个剧本成了他惟一未能拍摄成的电视剧。
有次我见王朝柱写得太苦,找他写剧本的人又多,就劝他学学有的走红作家,找几个人成立个创作工作室,由他出思想、题材和构思,然后由别人执笔完成。他听后说:“那可不行,我的本子就得我自己写,别人写我不放心。”
王朝柱创作的电视剧本,有30部已经拍成影视片。其中:《长征》、《延安颂》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获飞天奖最佳编剧奖;《长征》、《延安颂》、《张学良》获金鹰奖最佳编剧奖;《解放》获飞天奖特别奖;《解放大西南》获飞天奖一等奖。
在他的电视成名作《长征》《延安颂》播出后,我的几位文学界朋友看过都对我说,这两部电视剧有股深深的感情倾注其中,没有过去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味道。
在亲情友情上从不走样儿
王朝柱在做人上的美德,比之他创作上的成就,更让我欣赏更让我敬佩。
就拿开作品研讨会来说吧,以王朝柱影视剧创作的影响,请些党、政、军界要人,或者请些文学界头面人物,再借助他熟悉的各级电视台,热热闹闹大肆宣传一番,让自己名声更大些,在炒作成风的文艺圈儿,这也算正常。
岂知王朝柱另有想法,他开过的几次作品研讨会,既不请领导也不请当红评论家,连影响最大的传媒单位,都不在邀请范围,他只请多时不见的老朋友,借此机会见见面吃顿饭,对他的作品,你说几句也行,不想说也可以,他从不计较你是否说好话。所以参加他研讨会的人,多则二十来人,少则十几个人,大都是早已退休的闲人。
在王朝柱的心目中,友情比金钱官位都要神圣和重要。
王朝柱常说:“这年头人与人的关系,能够维持三年以上,就相当不容易啦。”可是,我和李硕儒跟王朝柱的友情,至今已经二三十年了,王朝柱这位老弟始终如一,对我和硕儒两位大哥尊重关照。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浓厚感情的人,怎能写出那么多部影视剧,感动千百万观众?而即使政治色彩很浓的影视剧,在王朝柱笔下都充满感情,我想其原因就在于剧作家王朝柱,是位有深情厚谊的人。
(《光明日报》11.25 柳萌)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