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校内一位普通职员闲聊,他道出一番在我听来颇不普通的话。他说:俺不是老师,更不是老师中的教授,可俺有个爱好,闲着没事就琢磨你们这些教授。但有一点没琢磨明白:教授都是知识精英,和普通老百姓不同,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负有公共责任的人。可俺看你们好像整天只顾忙活自己的课题呀项目呀论文什么的,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了,没什么人有社会责任感,没什么人站出来主持公道替底层说话,就连精神境界也好像不比俺高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我听得出,这位职员话里的意思就是:教授没了灵魂!
老浙大校长竺可桢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换言之,教授没了灵魂,大学也就没了灵魂。这个灵魂就是“道”。以竺可桢的话说,就是“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以陈寅恪的话说,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来说,就是“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一句话,就是对于真理庄严无畏的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
但在现实当中,作为教授也好,大学也好,却每每反其道而行之,弃道就器,“谋生不谋道”。对形而下的物质享受是那么迷恋,对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却那么消极。假如作为知识精英的教授都失去了灵魂,那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民的灵魂又在哪里呢———我们的希望何在呢?
(《社会科学报》12.8 林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