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涉及全国上百万事业单位和近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备受瞩目。
津贴发放是收入差距主因
经过几轮改革,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一般来说,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水平较低,也是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分配“洼地”。
“虽然我们是事业单位,但实际已经企业化运作了,没有国家拨款,单位又无其他福利,只是在维持。”北京一位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月她的全部收入不到4000元。
记者走访得知,目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状况良莠不齐,且以“暗箱”操作为主,分配不透明。尤其一些垄断行业或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是工资水平几倍甚至十几倍。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午饭补助、水电补助、通信补助、住房补助等多个名目,还有些补助不叫“补助”,但性质类似,如职务补贴,根据不同职务,设定不同消费金额。
绩效工资成改革关键
事业单位统一工资初衷在于杜绝各种名目津贴乱发放,绝不意味着一碗水端平,重回大锅饭。有人形容本次改革是关后门,开前门。将津贴乱发后门关掉,打开绩效工资的前门。
北京一名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认为,绩效工资应类似于奖金,因此其改革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积极性,同时也需对现有岗位设置进一步细化。
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绩效考核改革就备受争议,无法顺利推进。
由于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点,导致绩效考核改革如何突破成最大难点。
(《工人日报》12.18 车辉)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