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晓岚八世孙纪次龙(纪烈承)已年近八旬,耳不聋、眼不花、声如洪钟、身板笔直,让人一望便知其行伍出身。
1933年,纪烈承诞生在即将破败的纪氏大家族里,后父母相继去世。1946年,正在上中学,功课门门优秀的小烈承听了一场戴安澜师长率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的报告会。生性倔强的小烈承不顾奶奶和大姑的阻止,毅然参加了国民党青年远征军。
天津解放后,国民党13万守军被全歼,纪烈承也成了一名俘虏。幸运的纪烈承作为一名“可塑之俘”被送到位于河北青县的“解放教导团”学习改造,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改名纪次龙。
1950年4月,纪次龙以优异的成绩从华北军政大学毕业,被第一批优选到“华北军区空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纪次龙光荣地成了“中朝空军联合冲击机指挥所”的一名见习参谋。冲击机指挥所”成立伊始,急需各项军用设施和物资,一批发自北京的军用照相器材却迟迟未到。纪次龙孤身一人自开原经铁岭至新民,徒步查找沿途的邮局和公路上的运输车辆。时值雨季,大雨滂沱。某日,纪次龙途经正在发着大水的巨流河,河水咆哮恣肆,令人生畏。纪次龙为抢时间,等不到大水退去,毅然跳到水中向对岸泅渡,没想到一下水,马上被一泄千里的滔天浊浪裹挟着向下游漂去,幸好他抓住了一条木船的缆绳,才得活命。他终于在铁岭一个邮电所找到了那批失落的军用器材,马上将其押运回指挥所。
纪次龙在朝鲜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曾先后获得三等功和朝鲜军功章各一枚。
1956年肃反,纪次龙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参加过国民党军队而受到审查。1968年,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任职的纪次龙与他热爱的军事生涯渐行渐远,开始了长达3年的“五七干校”生活。然后他来到青岛3337军工厂做军代表。
1972年,年近40岁的纪次龙转业回到天津,在一家钢铁厂做了一名“司磅工”,就是用磅秤为产品称重。后来,凭借他勤奋的工作和过人的才干,渐渐奋斗到天津冶金局的领导岗位。
(《北京纪事》2011年第11期 步雄)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