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牛津大学图书馆是欧洲中文图书藏量十分丰富、珍贵版本保存较多的图书馆之一,来牛津,不看看这家图书馆哪行?
牛津大学图书馆分新馆和老馆。新馆是现在正在使用的有着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现代化先进设施的建筑。老馆则建于17世纪,现在只作为牛津名胜供人们参观。
现任馆长戴维(David
Helliwell)先生是牛津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专家,对鉴定中文图书特别是古籍很有功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馆藏的中文书库。那里有许多十分宝贵的善本书,“在整个欧洲,我们牛津大学图书馆是馆藏中文图书最丰富的,古代线装书4000多种,其中许多是善本,仅明版书就有150多种,还有许多是明代以前的;至于平装的中国书籍,至少在10万册以上。”他随意从书架上抽出一部书:“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福建陈氏刻的一部‘四书’,在我们这里并不是最珍贵的版本。它是当时一个荷兰商人在中国购得的,这个商人把得到这部书的年份记在了书上:1604。这是西方人最早得到的一部中国书。”
戴维说,17世纪是西方人获得中国图书较多的一个世纪,大部分是由去中国做生意的商人购得。那时他们不是拿来研究或者学习,而是猎奇,觉得在他们不熟悉的另一个世界里还有这样的书籍,真蹊跷,于是通过各种方法弄到,带回来。
作为文明的标志,书籍更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中华文明通过书籍撒播到西方。骄傲之余,我不禁惊叹:这些善本书就算在国内也堪称孤本,可谓无价之宝!英国人何以如此神通广大,能够搜罗到如此珍贵的中国图书?
(《今晚报》2011.12.29 杜书瀛)